第18章 朱棣的担忧,这孩子前路凶险啊!(1 / 2)

永乐位面。

群臣百官也都在赞叹朱由检的优秀。

朱棣心情不错。

他一想到能有一个这样完美的子孙,就觉得高兴。

他习惯性地看向太子,可朱高炽却低着头,闷声不语。

“太子,又想什么呢?”朱棣问道。

朱高炽回过神,说道:“爹,没什么。”

“怎么?咱们爷俩后代里出了这样一个子孙,你不高兴?”

“怎么会呢,爹?我只是想到了一些其他的事情。”

“那就别藏着掖着了,说来让大伙听听。”

朱棣低着头,两只手伸进袖筒里,像个要听故事的老头似的。

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俩都翻了个白眼。

老大就是喜欢出风头。

朱高炽本不想张扬自己,但看到朱棣追问,也只能坦然回答。

“爹,那个光武帝朱由检的确了得,连我都自愧不如。”

“不过,我想的不是这一点,而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朱常洛的死因。”

此话一出,大殿内的群臣百官全都竖起了耳朵。

就连朱棣也微微抬头。

他们刚刚只顾着夸赞光武帝朱由检,却把这件事情忽略掉了。

确实。

仔细一想,朱常洛死的非常蹊跷。

登基仅仅一个月,连年号都没来得及改,就一命呜呼。

真的是因为他命短吗?

绝对不是!

因为朱常洛死之前,朱由检说过,如果朱常洛在生病之初就让他医治,三日内就可痊愈。

也就是说,朱常洛的病原本是可以治好的。

但为什么会一病不起,而且怎么治都治不好?

很明显。

看病的御医出了问题!

不管是他们不想治,还是故意治不好,都说明了一件事。

把命交给这些人,早晚都是死。

这么一想,当初朱由检坚持要学医术,不仅不荒唐,而且还非常合理。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朱由检以后也会当皇帝。

如果有一天像朱常洛那样偶感风寒,最后却演变成一病不起,驾崩身亡的局面,也不是不可能啊。

所以他学医术,绝对是最好的自保手段。

那些太医院的御医,显然就是一群庸医,根本就治不好病。

朱由检这波未雨绸缪,堪称绝妙。

还有。

朱常洛病的也非常蹊跷。

在生病之前,他下达了一道命令,就是发银100万两犒劳辽东等处边防将士,罢免矿税、榷税,撤回矿税使,增补阁臣,运转中枢。

这件事情让朱由检非常担心,认为这会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好巧不巧,七日后,朱常洛就病了。

一个初登大宝才十天的皇帝,竟然就莫名其妙的病了,一个月后,竟然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光是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堂堂大明皇帝啊!

死得这样随意,像路边的草芥一般!

还有什么安全可言?

但凡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朱常洛这个皇帝肯定是被人害死的!

而且幕后凶手不止一个人,是一群人!

“看来,咱这子孙未来的路很凶险啊。”朱棣想通了一切,却不由得为朱由检感到担心。

朱常洛仅仅只是下发了一道命令,就直接让人在一个月内干掉了。

想都不用想,朱由检要想成为中兴大明的光武帝,肯定会下发更多得罪人的命令。

这简直就是与整个大明所有既得利益者为敌!

他到底能不能挺得过去?

朱棣不由的为自己的子孙担忧起来。

……

泰昌位面。

皇宫,御书房。

刚刚登基称帝的朱常洛,看到天幕中自己的结局后,握着毛笔的手,静静的悬在半空中。

他低头看了一眼刚刚写好的谕旨,正是之前天幕里那一道害死他的命令。

「发银100万两犒劳辽东等处边防将士,罢免矿税、榷税,撤回矿税使,增补阁臣,运转中枢。」

初登大宝的时候,他还雄心壮志,想要一扫前朝的颓废,准备来个新官上任三把火。

可没想到这火直接把自己给烧没了。

“听人劝,吃饱饭。还是先等等再说吧。”

朱常洛准备听从天幕里朱由检的劝告,先不发这道谕旨,保住小命要紧。

……

天启位面。

“父皇,你放心吧,我绝不会重蹈你的覆辙。”

年轻的朱由校刚刚登基一年,正是励精图治的时候。

他发誓绝不会死得像他父亲那样不明不白。

“唉,可惜啊,吾弟并非天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