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善后【1】(2 / 2)

大多都是千石左右的官员,也有运气好的,或者是聪明的做到两千石。

再往下的乡亭则是依托在这些小士族身上的小豪,乃至于寒门。

这就像是一套完整的生态体系一般。

从大汉建立之初,就已经将这如同金字塔一样层层下放的权利构造图定格了。

段羽不是神。

这种延续了四百年的政治生态环境,不是一两句话,一两年就可以打破的。

想要打破这种政治垄断,就要拿出一套新的官员选拔制度。

一套不能被士族垄断的制度。

现如今这种最理想的制度,便是科举。

但科举的前提是文化普及。

以如今天下这种民智未开的程度,科举还早。

最起码要开民智,先要普及文化。

而当今天下垄断知识的就是这遍布大汉每一个角落的士族。

张奂能成为凉州三明之一,是因为早年张奂和太尉朱宠,学《欧阳尚书》。

盖勋所在的盖氏之所以能成为凉州士族,是因为其祖传承《古文尚书》。

袁氏之所以能成为天下仲姓,是因为有《孟氏易》的解读权。

包括颍川郭氏的《小杜律》颍川荀氏之所以这么强大,是因为其祖乃是荀子。

段羽深知这一点。

所以,一打必须一拉。

马上打天下,但是想要让这些边郡武夫下马治理天下那是不可能的。

这不是一天两天,甚至于一年两年能解决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段羽选择凉州的原因之一。

这还是在少士的凉州。

如果不是凉州,放任在天下任何一个州郡如果段羽敢这么杀。

可能全州都反了。

之所以凉州乱不起来,也并非是全都因为段羽武德充沛。

还是因为段羽手中已经有了一群被拉拢的铁杆本地士族。

汉阳郡的杨氏,金城郡的郭氏,陇西郡的范氏,还有姜氏,严氏,武威郡的贾氏,麴氏等等......

就在盖勋抵达敦煌的第二天。

那些紧闭府门的敦煌大小士族。

包括张氏,还有宋氏,段氏,令狐氏还有马氏便打开了府门。

当然了,这些人并没有直接到敦煌县府去寻段羽。

而是集体去找了盖勋。

这些人在盖勋的府邸停留了半天之后,便各自回到了各自府邸。

随后当晚,盖勋便上请段羽,说是这些敦煌郡的士族想要请求面见段羽。

于是当晚,段羽便在县府设宴,让这些通过盖勋搭桥打探出了段羽目的的士族齐聚在县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