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本质上还是为了收获虚荣和‘正攵绩’,所以最后必然滑向‘平事而不想讲理’、‘维稳而不求公道’的面子工程和霸道施压。”
“只有以‘弱者’和‘平庸者’的视角看过世界,我才真正明白所谓精英阶层、所谓才子佳人帝王将相,都只不过是极少数极少数优秀的人,他们的荣华富贵、光芒万丈都与普通人无关。”
“我该认同谁,我该善待谁,我该为谁而战,在这个过程中才得到明悟。”
“我不是救世主,不是大侠,不是‘主角’……只是一个普普通通本本分分的老佰姓。”
“我是为隔壁每顿饭都要喝一盅酒的邻居大爷而战,为早市上极难讲价却只卖新鲜菜的卖菜大妈而战,为小区楼下叽叽喳喳、有时还很烦人的孩子们而战,为千千万万个湮于平凡却努力活着的普通人而战。”
“如果你要夺去这片祥和——如果你要剥削这些佰姓,如果你要让我们吃不上肉、用不上电,如果你要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人决定生死……”
“那我就要你灭亡。”
乔荞平静的讲述中并无杀意,但却饱含着坚定。
原来“自废武功”落入凡尘,反而成为了乔荞“悟道”的引子,让她真正看清了自己所在的阶层。
果然,人的性格和理念都是有成因的。
贫苦出身的棺员,可能会在有权有势之后忘本,因为曾经的苦难,反而报仇雪恨般变本加厉地贪。
而曾经虚荣傲慢、不谙世事的小孩,却也可能在一次挫折之后大彻大悟,反而真正谦虚诚谨起来,渐渐觉悟了人间大爱。
和我的天生邪恶不同,乔荞生下来就只是一个有天赋的正常人,她既有人类固有的狂妄贪婪,也有人类本性中的善良仁爱。
乔荞闯祸伤人的时候年纪太小,她妈妈估计也是觉得小孩子能以虚荣为目标践行正义就可以了,所以还没有把大道理讲给她。
毕竟“伪君子”做久了尚且能变成真君子,孩子好事做多了,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会一点点明白,行善的本意并不是为了虚荣,有比荣誉和名声更重要的东西。
只不过乔母怎么也想不到,比起心智的正常成长,这孩子的武学天赋有点太高了。
高到还没等她挨过社会毒打、没等她心智成长起来,甚至还没等到她搞清楚自己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她的拳头就已经先强到足够让别人归西了。
想到这里,我也不由得审视起自我。
我真的是生下来就这么坏吗,我曾经也是那个也会为迪迦奥特曼加油的小孩啊。
尽管我能记住自己成长中的一件件小事,但我的性格养成似乎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觉醒替身之前我一直过得顺风顺水,没有遇到乔荞那样足以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也许是我的美丽和聪慧,让我从小就没把别人放在眼里,顺遂的人生导致我像林之瑶一样把征服的目光放在了更高处吧。
我能确定的只有一点。
那就是在得到了替身“视界”之后,我内心深处的邪恶和疯狂,才被彻底地释放和点燃。
但纠结和思考这些东西,重要吗?
不重要。
我是一个自私的人,我想要的东西,我想做的事,就都一定要得到。
精神和意志也是如此。
乔荞说她悟到了自己曾经的虚荣,从而开始真正理解了为自己而活、为亲近之人而战,为广大仁民谋利益的意义。
但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虚荣”呢?
人之所求,不过“安心”而已。
乔荞认为自己应该追寻真正的正义,守护身边的祥和,也只不过是她明白了“虚荣”并非美德,想要新的“安心”罢了。
赞誉崇拜带来的安心,和慎独仁爱带来的安心,并没有本质区别。
它们带来的结果,都是人自己的内心得到了满足。
某种意义上来说,诚敬谦和的修养同样是一种“虚荣”,只不过给予“赞誉”和“崇拜”的存在,从外界的他人变成了自己的内心。
jojo,你觉得你的思想境界像圣贤一样高尚,就胜过我了吗?
完全没有!
我认为,无论是圣贤还是魔鬼,无论是行善还是作恶,只要行为所得到的物质或精神回报足以让人满足、安心,那么人就得到了幸福!
幸福就是欲望得到满足,这欲望既包括物质需求,也包括精神需求。
虚荣者因赞颂幸福,仁德者因爱人幸福,淫邪者因欢爱幸福,暴虐者因残勠幸福,贪婪者因攫取幸福。
男女老少,贵贱正邪,凡此种种,一无所别。
幸福感不会虚妄,人内心的满足不会做假。
人只是为了让自己安心而活,你的安心并不会比我的安心“高尚”和“正确”。
如果这世上真的有普世价值,那么普世价值一定就是去追求自己的“安心”了。
我是世人口中那些“恶人”的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