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定国长安(2 / 3)

他站了起来,不再自称为“我”,而是自称为“朕”。

“朕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拿这些所谓的仁义道德想要威胁朕,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朕也绝对不可能受他们的威胁!”

李世民的神色冷凝,整个人站在那里如同一把利剑一样,锐利冲霄汉!

陈临安看了一眼李世民,继而长叹一声:“也罢。”

他顿了顿:“我父亲来信,他已经去信给大哥了,大哥可能很快就会带着西凉前来投诚,另外就是大哥也会在朝堂上任职。”

西凉?

李世民倒是没有太在意后面陈若瀚来任职的事情,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毕竟他如今能用的人并不算太多。

天下还未曾安定,他需要的人都是最顶尖的人才。

如今手中只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三人勉强算是经世之才,但距离最顶尖的惊天之才还差了稍微一点点,差的并不是智慧与天赋,而是经验。

这三个人之前毕竟没有统筹中央的经验,小小的辽州幽州让他们经营或许还可以,但突然之间将一个庞大的帝国塞给他们,他们大抵上是控制不住,管理不好的。

至于裴矩么.

李世民摸了摸下巴,心里更是有些无奈。

裴矩那个小子倒算是与陈若瀚相差无几的惊天之才,但这小子懒散的要命。

他之前曾经跟他说过,让他继续担任令首,但这小子直接退却了,还说出了一大堆理由。

什么现在正是收拢皇权、收拢中央集权的机会,什么他是降臣,降臣若是和其余的功臣一样都成为了令首不能服众,最后甚至搬出来了自己的年纪大了,身体年迈了,所以不能够担任令首的鬼说辞上来。

这就让李世民无奈的牙痒痒,但却又没有一点办法。

因为裴矩说的都是对的。

而房玄龄二人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是避险还是什么的,总而言之都是不愿意担任令首的这个位置。

好好的相位至今竟然空置了!

但.

盛世安定的时候,相位空置也没什么,毕竟就如同裴矩所说的一样,是好事,可以收拢皇权,将权利慢慢的集中在皇帝的手中。

但在乱世的时候却不行,没有这样的一位总筹中央的人,皇帝怕是要累死。

这个时候陈若瀚来了,那便真的是天大的好事了。

陈氏的人当令首,坐相位那不是理所应当的么?

甚至李世民都已经想好了该怎么压榨这位未来的“大唐丞相”了。

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令。

三个令首所要干的事情其实差不多,只是各自统筹一个部门而已——三个职位加在一起就是原来的“丞相”权力了。

陈氏的人既然来了,就好好的给他坐在丞相的位置上发光发热吧。

等到陈若瀚老病而亡的时候,他或者他的儿子也可以顺理成章的哭几声,然后表示不知道除了陈若瀚之外还有什么人配坐上这个位置——然后将三个令首的位置空置。

等到那个时候,太平盛世许多年,天下之间安定。

丞相的权力就再次分化。

从汉初时候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分裂到后来汉武帝之后的丞相、丞相署内吏并肩,丞相职权两分,再到后来大虞时期的“三省”制度,五相并存,再到未来的六相并存。

相权从一份撕裂成为两份,再撕裂成为三份,再撕裂成为五份,再撕裂成为六份.

看似是相权变多了,但实则是相权变少了。

李世民想着想着,甚至还嘿嘿嘿的笑出了声。

“陛下?陛下?”

陈临安有些无奈的看着李世民嘿嘿嘿的笑着,整个人都显得十分无奈,他终于忍无可忍的大喊一声:“陛下!您在干什么?”

李世民迅速回过神来,轻咳一声:“好了,朕等着成涛兄的到来。”

“若是成涛兄再不来,朕真的要去官渡哭了。”

昌德五年,元月末。

李渊的使者从南方抵达了洛阳城,并且在朝会上见到了李世民。

正当少数几个人外的所有人都以为,李世民会接过那道圣旨继而成为“秦王”,然后在洛阳城恭迎皇帝大驾的时候,令这些人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大殿之上

李世民神色冷漠,看着单雄信说道:“尔乃何人?”

单雄信此时已经知道自己所要面临的是什么事情了,他也很想逞英雄然后留下一世英名,但.他真的不想让家人死在南方,所以他早就和李世民商量好了。

今日所要做的,只是唱一出戏而已。

他高傲的梗着脖子,一副看不起李世民、顺带看不起台下这些人的样子,做出了一副天使的样子:“我乃大唐皇帝使者!”

“秦王?还不速速跪下迎接圣旨!”

此言一出,在场不少想着让李世民快点接圣旨的大臣都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