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还以为是鬼子大队来了。
其他部队,其中包括主力团新一团,也只拿到了二十斤粮食一斤猪板油。
得知一个侦查士兵被八路军击毙,西野老鬼子面色铁青。
王喜奎心里有一种直觉,再给他一段时间,甚至八百米,他也能一枪毙命。
鬼子的西野中队,区区两百多人,竟然拉出了八百多米的队伍,而且向两翼都派出了尖兵,通过危险易设伏路段的时候,更是先停止行军,然后派尖兵两翼扩散一公里范围,才会继续前进。
两人先是急行军赶路,来到预先准备好的位置,藏好骡马,虽然团长朋友支援的骡马力气大,耐力足,还好使唤,但毕竟不是马匹,奔跑速度自然是赶不上人的。
很想追。
都说鬼子武士道悍不畏死,但和鬼子打了小三年,王喜奎可是见过不少投降怕死的鬼子。
王喜奎一醒,就对着鬼子骂骂咧咧。
回去的路上,副队长吴文凯笑容就没消停过。
一个小时后,潜伏在一处半山腰的王喜奎再次出手,在四百五十米的距离上,击毙了一个鬼子尖兵。而且十分狡猾的没有立刻撤退,而是换了一个位置,击毙了围过来的十几个鬼子尖兵中的一个才溜之大吉。
“算了,还是你亲自发放吧。”
甚至,还有的部队,因为捏造统计数据,存在粮食浪费行为,一斤猪板油都没有拿到不说,还遭到了旅部的批评。
刘顺精确的标记出来鬼子的位置。
王喜奎是阳泉人,五年前来过和县,也是四月下旬。
回到小凹沟村后,徐虎直叫来吴文凯,说道:
“你安排人,给牺牲的同志们家属都送去粮食。”
“注意做好登记。”
但看过前两次袭击战报的他,也不敢追击,害怕是土八路的诱敌深入之计,于是只能改变尖兵的编制,四至五人一组,并缩短和本队的距离。
很多时候,打中了也只能打伤,甚至擦破点皮。
刘顺抄起他的冲锋枪。
两人都是轻装,除了一杆枪,百来发子弹,没有带其他辎重,跑的贼开,等鬼子反应过来,两人已经跑去一百多米距离。
蹲在一处土坡下,露出小半个脑袋,腮帮子贴紧枪托,王喜奎打开瞄准镜盖,将准星贴紧刘顺选的两个鬼子其中一个。
王喜奎也抄起了他的带狙击镜的98k。
“是!”
“最近的一组鬼子尖兵有三百米,在这组鬼子左前方。”
哪怕提早准备撤退路线,也不一定能跑掉。
不过,面对组织合理。
王喜奎冷笑一声。
非常罕见的小心警惕。
这次领取粮食,辽县县大队不仅仅如数领取到了三万五千斤粮食,还因为他的统计非常好,甚至还拿到了三千五百斤猪板油。
以前部队缺乏子弹,缺乏枪,而且枪支质量也很差,子弹质量也差,即便是老兵,枪法也好不到哪里去。
要知道,八百米距离,子弹的散步,已经有一个人形靶的大小了。
凡是家里有人参加八路军牺牲,或者重伤残疾的家庭,都可以申请领取粮食补贴。
出乎两人预计,
但他显然错误的判断了局势。
甚至无风的情况下,七百米也可以。
虽然那张表格条理清晰,填写非常方便,他文化水平也算不错,但依旧让他费尽了心思。
有了新枪,新子弹,尤其是这个瞄准镜,再加上在独立团训练场,一千多发子弹喂下来,王喜奎能首弹命中五百米的任何目标。
吴文凯也正有此意。
然后,再次一个小时后。
“八嘎!”
不过那是以前了。
第一枪毙命一个鬼子,王喜奎还打算击毙第二个鬼子。
周边尖兵鬼子胡乱的放了几枪,正准备追击的时候,就被中队长叫了回去。
“走,去杀鬼子。”
但一百五十米距离,只要开枪,鬼子就必然能发现枪手位置,然后一堆鬼子围过来,人多追人少,包抄追击,射击干扰压制。
···
第二天.
天亮前。
甚至动用小炮。
第二枪打空,王喜奎也不惋惜,提起98k,就顺着一个沟渠,向远离公路的方向跑去。
四月的山西,遍地的白雪已经消散不见,露出了漫山遍野的黄土,但晚上依旧寒意犹存,好在气温不会下降到零度。
但又不敢追。
刘顺是观察手,首先选定了合适的目标:
辽县县大队驻地。
王喜奎的枪响了。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一枚7.92毫米的尖头弹弹头,精确的命中了三百五十米外的鬼子的脑袋。
西野气得哇哇大叫,最后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