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一会儿他们三个也来了兴趣,王威和老段更肆无忌惮,直接捞起摊在桌子上的文件夹就开始翻。
见陈一鸣没说什么,于合伟就也凑上去一起看。
几页纸翻一遍不需要多长时间,翻完之后三人却都不说话了,而是雕像一样不知道在听还是在看。
田黎和李准正在争论的,正是刚才李准问陈一鸣的问题,怎样让男主角在结尾处的转变更合理。
李准坚持认为应该“献祭”男主老婆,虽然俗了点儿但足够有效,观众也容易理解。
有了老婆被牵连死亡在前,男主坦诚面对自己内心的冒险因子才顺理成章,观众也不会感到反感,否则不就是抛妻弃子了么?
田黎则认为没必要处理得这么戏剧化,他更关注的,其实是这个故事框架内在的悲剧性。
所谓悲剧,就是内生性的结构崩溃,也就是说,男主被陷害也好,男主老婆被“献祭”也罢,都只是偶发事件,悲剧的核心在于,具体的事件是偶然的,惨淡的命运却是必然的。
艺术领域有一句名言,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这种毁灭的过程,越是命运注定,主角的挣扎越无用,悲剧感就越强。
田黎问李准,是男主因为老婆死了进而黑化有美感,还是一切都发生的自然而然、危机也被男主努力解决、最后男主却依然无路可走,更能令观众有所回味呢?
显而易见,第二种处理后劲儿更大,记忆更深刻,讨论度也更足。
只能说陈一鸣颇具先见之明,两人这不就分道扬镳了么。
李准的思考方式是再典型不过的商业化思维,要的就是观众在电影院里无需动脑子就能爽快地渡过一个半小时,然后在走出影院的过程中不会抱怨电影票钱白花了。
田黎的思考方式则更加文艺范儿,他不在意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不会有误解和障碍,而更在乎自己的主题表达,同时他也相信观众能够认可并欣赏影片中的隐喻与暗示,进而从中收获愉悦感。
谈不上谁对谁错,两种方式都有成功有失败,就《谈判高手》这种中等成本的剧情片而言,哪种方式都可以,风险和收益比差不了太多。
王威听到这里也加入了讨论,“老田,老李,你们两个吵得没必要啊,这又不是什么原则性分歧,折中一下,让男主老婆的死,不是戏剧性的剧情杀,而是悲剧性的命中注定,不就两全其美了嘛!”
田黎和李准像看智障一样看着王威,废话,谁不知道润物细无声更高级啊,问题是电影时长摆在那里,又不是电视剧可以拍个三五十集的。
《谈判专家》是男一和男二的双雄戏,不是男主跟老婆的爱情片,在一个花瓶龙套身上费劲笔墨,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三个导演热烈争论的时候,段一宁凑到陈一鸣跟前,指着手上的文件夹问道,“一鸣,这本子的男二,就是我正在演的包打听吧?似曾相识得很呐。”
陈一鸣爽快点头承认。
老段砸吧着嘴点评道,“粗看之下没多大意思啊,你是想我接茬演么?”
陈一鸣耸耸肩,“随你,你愿意演我求之不得,想要歇歇我也可以等你,没有兴趣的话我就换人或是改剧本。”
段一宁跟不认识陈一鸣一样,装模作样地一边围着他绕圈一边啧啧有声,“你究竟是谁,你不是陈一鸣,陈一鸣才不会对我这么好。”
不得不说老戏骨就是老戏骨,开玩笑都演得惊天动地的,那边吵架的三个导演以及专心看资料的于合伟都被吸引了全部注意力。
陈一鸣不去搭理他,而是看向于合伟笑道,“于老师,看下来有什么感觉,还请指教。”
于合伟跟陈一鸣不算熟,上次在曼谷吃饭都没说过几句话,这些天在影棚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两人也少有交流。
他在戏外是个很内敛的人,不拍戏的时候,大多在演员休息区不声不响地坐着,跟摄影机中心那个狂放暴躁的警察形象,完全是两个极端。
现在难得他自己个儿出了影棚,陈一鸣的提问多少有点儿没话找话的意味。
见陈一鸣提问,其他几人也不再说话,都看向于合伟等他的“高见”。
于合伟沉默半响之后说道,“我觉得结尾妻子提出离婚更符合逻辑。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隐忍的女人,但女人的隐忍是有极限的,当这个女人不愿意继续隐忍的时候,男人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将失去什么。”
他这一段话,把在场众人都给干沉默了。
陈一鸣心里不由得暗叹,老于这话说的,里头故事有点儿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