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善意的提醒与恶意的影射(1 / 2)

第314章 善意的提醒与恶意的影射

虽然内心对潘月明已经有了几分意向,但陈一鸣并不准备为此做什么。

如果连第三方选角导演和制片人小美这两道初选都没办法通过,那就足以证明对方身上存在不可克服的明显缺陷。

《第十三层楼》进度很紧,没太多空间留给演员适应和调整。

对于陈一鸣来说,眼下最要紧的是提前安排电影的特效镜头,毕竟是一部科幻片,总得安排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未来场景。

巨石工坊虽然是铂爵的指定供应商,加塞、插队的特权很大,但也需要给对方预留出一些调度的余地。

而且特效本就是一帧一帧用工时堆出来的,再压缩也有一个最低限度。

陈一鸣自己预估,月底前碰出具体方案的话,大概要到十月底才能有个大概样子,再加上必不可少的返工和修改,想要赶上后期的精剪,工期会非常紧。

当然,陈一鸣的项目,依然是一贯的艰苦朴素风格,《第十三层楼》虽然是科幻题材,但是特效镜头的数量并不多。

故事主线所在的意识空间,设定为2015年的华国某城市,大部分镜头都采用实景实拍的方式。

如此处理自然也就没办法提前制作,只能等开机前的外景镜头采集得差不多了,特效团队才能开始动手。

特效镜头只涉及到意识空间的几个“穿帮”场景,也就是所谓的“世界的背面”,在那里男主角将触及到意识空间的真相。

隔周周五,小美从泰兰急三火四地赶回来,参加了《第十三层楼》演员的第二轮试镜,周末就光速筛选出给陈一鸣的最终候选名单。

投资方面铂爵作为项目主控占四成,魔影投资部占两成,华纳中国占一成(预订了翻拍优先权与海外发行权作为补偿)。

虽然陈一鸣一直希望在铂爵形成既定的工作流程,但在制度施行之后,他自己的《第十三层楼》就没能严格地遵守规则。

港城杨老板同样有意跟投,可惜《木兰》的好事不常有,他这次不得不面对好几个竞争对手,比如近来在帝都风头正劲的牛气冲天影业。

说起来这家公司跟陈一鸣还有些渊源,他家主外的老二牛犇,跟陈一鸣在戛纳有过一面之缘。

这部分也不会用纯cg制作,而是半实景半特效的方式,以凸显泾渭分明的观感。

当时的陈一鸣在牛犇眼里只是一个稚嫩的流星,后者话里话外都是陈怀开、江汇文等功成名就的一线大导。

需要巨石工坊提前动工的,主要就是这部分。

而女科学家所在的未来时空,则主要是内景,去魔影厂找個影棚搭出实景即可。

牛气冲天去年刚传出三年上市计划,几个大项目若隐若现了两岸三地多个知名导演的名字,一副不差钱的架势,市面上是个优质项目他家都想插一脚。

超前个一两年,方便搞些似是而非的“剧透”进去,算是满足一下陈一鸣内心的一点点恶趣味。

此外就是零星几个女科学家出门在外的镜头,其实跟主线故事关联不大,但是为了增强整体的科幻感和观众的代入感,陈一鸣觉得不应该省略。

《第十三层楼》刚传出风,牛犇就闻着味儿过来了,听大壮说对方把他缠得不轻,夜夜笙歌的腰子有些受不了。

两个话事人如今还在拉锯,且有得磨。

以上是已经定下来的,而还没定下来的三成,一坨公司正在你争我夺。

韩三爷的帝影不知道怎么走通了金盾的关系拿到了替代出资权,狮子大开口直接要三成,嘴张得比马二爷都要大,后者听说后果断顶回去了,只愿意让出魔影额度内的半成。

陈一鸣和大壮都明白,马二爷之所以出面说话,把帝影的投资绑定在魔影额度之内,就是为了不让铂爵难做。

还拿1年1部1亿投资“诱惑”陈一鸣来着。

此时演员都到终选环节了,项目其实还没正式建起来呢。

还有就是几家大院线背后的集团公司,同样派了专人日夜不停地骚扰大壮,说这回一鸣导演的项目,无论如何都要带着大家喝口汤。

院线向上游拓展是这两年的行业趋势,探索的结果有赚有赔,而且还是赔的居多。

越是如此,集团内部的投资部门就越是要加大力度以图自救,否则不是离分包袱回老家不远了么?

货卖的好不好,卖东西的商家最清楚,拿过两次票房年冠的陈一鸣,显然就是院线眼中的最佳投资标的,没有之一。

下手的人多了,扯皮就有些旷日持久,导致《第十三层楼》的投资盘子半个月都定不下来。

<div class="contentadv"> 资方难产,之后的建组自然难以启动,因为按照铂爵的规定,一审绿灯的前置条件,就是投资额度大部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