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真相很残酷却又很美好(1 / 2)

第308章 真相很残酷却又很美好

明确了下一部电影魔改的方向,陈一鸣心神大定。

算算时间,眼下距离明年春节还有大半年,只要别像诺导似的拍片子还要亲手种玉米,搞一部脑洞科幻片出来大有余地。

何况陈一鸣也没想效仿冯裤子整一年一部贺岁片的噱头,实在来不及就后年春节档上映呗,两年一部于大部分导演而言,都可以算是高产了。

受限于时间和技术,硬科幻暂时不用考虑,魔改的对象就只能是软科幻了。

这方面陈一鸣的储备还是很丰富的,可供选择的经典之作也很多,比如诺导早期就拍了不少这类片子。

而且这几个怎么都是黑深残的走向,好像不太贴合安定祥和、阖家团圆的春节档氛围啊。

13在西方文化里是一个禁忌数字,从片名就暗示了电影的黑色调性。

就在陈一鸣穿越之前,hbo还用这套设定出了一部大热剧集,就是《西部世界》。

陈一鸣果断新建文件夹,把之前整理文档扔进去,然后给文件夹改名为“备用”。

因此影视作品对其做出任何引申与联想,理论上都是无法证伪的。

陈一鸣刚刚为了拍《木兰》建了半拉影视城,虽然只是赶工搭建的几座建筑,可也不是三两个月就能搞定的,唐城里光是一条长街加一座大明宫,就建了半年多。

但是他们对《回到未来》或是《盗梦空间》却会喜闻乐见,因为电影里的主人公直观地呈现了他们自己内心的愿景。

结局自然也就引向了幻灭,自主ai毕竟不等于意识,机器再怎么折腾也变不成人。

电影是以自主ai的视角来进行叙事的,主人公通过穿梭于1999年和1937年两个时空,一步一步地接近并解开意识世界的真相。

女科学家就是写着自我激励计划的小本本,一头是生活中得过且过的真我,另一头则是大脑设想中的超我,中间则是不可逾越的现实鸿沟。

于是就有了《源代码》这种取巧之作,把舞台限制在行进的火车上,意识之外的现实空间则是实验室,在影棚搭景就可以搞定,所谓的未来世界,只存在于车窗上的后期贴图里。

比起硬科幻,软科幻确实有低成本的优势,但这种低成本也是相对而言的。

在精心编织的意识世界里,不成器的老公依旧不成器,沉迷于扮演npc的虚假快乐,女科学家怀旧不成由怨生恨,产生了用在意识世界塑造出的电脑ai替代老公意识的想法。

综合考量各方面现实条件之后,陈一鸣决定把主题确定为意识世界,主背景则确定为华国现世。

<div class="contentadv"> 也就是说,这将是一个大部分镜头在华国现实城市取景的故事。

暗黑版的《楚门的世界》,言情版的《黑客帝国》,这三部电影彼此的上映间隔不到一年,称得上是英雄所见了。

真老公不理想,那就换一个理想的假老公。

被安排的人生,恰如按照程序运行的ai,两者叠加,真假难辨,有想做人的机器,自然也会有沉迷虚幻的人,老故事常讲常新,永远都不会过时。

另一方面,则是时间和意识,又切身关联到每一个人的终极理想,永生。

普罗大众大概率对《时间简史》与《梦的解析》毫无兴趣,翻上半页书就可能秒睡。

《异次元骇客》其实是一个三层嵌套的设定,主时空是近未来的2024年,第一层意识世界是现实的1999年,第二层意识世界则是复古的1937年。

要不趁着穿越风还没刮到电影圈来,先出手改一部《蝴蝶效应》占个位,给国内同行开个先河?

或者参考诺导时间循环的点子,魔改一部《恐怖游轮》试试水?

一方面是因为,目前人类对这两个基本概念还处于不知其所以然的模糊态,在科学意义上难以归因。

以及低成本科幻片中的经典之作,外星人变形记《第九区》?

优质选项太多,居然让陈一鸣陷入了某种选择困难症。

一個“软”字,意味着侧重于幻想层面人与人关系的探讨,而不是放眼于宏大未来世界的勾勒与展望,毕竟硬不起来嘛。

皮还是原来那层皮,内里却已经换芯了。

奋斗一场终于不用做命题作文了,结果反倒有些无所适从了。

这中间,对于时间和意识的演绎,又成为软科幻的两大关键词。

表面上这是一个女科学家通过“科技”手段“改造”自家不成器老公的故事,内核主题则是虚拟意识的独立人格问题。

这个三角结构足够经典,很容易代入到每一个人的切身经历中。

涓竴鍥鍥涗竴.涓冧笁.浜斾簩

在陈一鸣看来,《异次元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