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吃亏是福
余荣光出身帝都演艺世家,中年时在港城发迹,年老后于滇省成就一番事业,属于真正在华国娱乐圈立一方山头的人物。
三地人脉聚于一身,本人也乐于提携后辈,单是他在滇省运作的演艺学校就不得了。
以往老余跟魔圈的交情不算深,不过一回生二回熟,这次借《木兰》搭上了线,后续自然有大把的合作机会。
两人搭伴走了华南、西南五六个城市,朝夕相处之下交情突飞猛进,分手时俨然已是忘年交了。
尤其是行至滇、黔、桂三省地界时,余老爷尽显地主本色,拉着陈一鸣夜夜笙歌。
饭桌上浮光掠影,陈一鸣发现老余麾下还是颇有几个实力派演员,就是主要活跃于小屏幕,演得也都是二三线剧集,知名度不高。
不过放在铂爵的类型片计划里,演个配角已经绰绰有余。
又扩充了一下演员夹袋,陈一鸣告别余荣光,跟随路演团队北上川省蓉城,在那里与汪劲松老师汇合。
正式上映一周时间,《木兰》的票房配得上院线给出的排片率。
大年初一首日票房直接爆到1.1亿,创造了首日过亿的影史纪录,惊掉业内一地眼球。
而这一次《木兰》的宣发可谓中规中矩,铂爵并未耍出什么新花样,当然那500多万的“想看”不算在内。
知道陈一鸣出品必出爆品,但也不至于爆成这样。
当然了,观影人群破圈之后,评价声音越发多元,《木兰》的总体评分和口碑不免有所回落。
这才是独属于华国的电影档期,自带全家观影票房翻倍的属性。
业内公认陈一鸣的宣发花样特别多,而且尤其喜欢在上映前后一周发力。
如果说之前的《潘多拉》让春节档小有成色,今年的《木兰》则真正印证了春节档首屈一指的票房潜力。
初五赶上情人节,两部新上映的港产爱情片完全是螳臂当车,《木兰》的排片小幅下滑但依旧达到6成以上,单日票房轻松爆到1.35亿。
然而《木兰》搭上春节七天长假,让华国的票房潜力如火山喷发般瞬间爆炸,炸得所有人都有些不知所措。
春晚一年比一年拉跨,反倒让春节档电影迎来了春天。
初四继续细微滑落,8700万。
要知道前一个华国首日票房纪录,还是《1951》保持的7500万,就连之后的《潘多拉》都没能打破,尽管总票房《潘多拉》后来居上破了15亿。
初三终于正常了一点,掉下1亿报收8900万。
两年半的时间过去,华国影院和银幕数都有大幅增长,还多了3d影院的票价增幅,这一纪录依旧没能被打破。
毕竟只是想看,相当于捧了個人场,都是虚的。
初二小幅逆跌,1.15亿。
各方评论众说纷纭,各路专家指点江山,共同助推《木兰》成为开年热词,即便长假过去进入工作日,《木兰》的势头依旧充满着勃勃生机。
当初《1951》的宣发,陈一鸣试映、预售、票补三管齐下,才造就了首日7500万,首周末1.55亿的票房奇迹。
长假过去,《木兰》连同试映期间的总票房已经突破7亿,各方预测都认定未来必将打破《潘多拉》的纪录,重新夺回华国票房榜首。
用央视新闻里的话讲,就是《木兰》赶上了拖家带口出门游玩的过年新风尚。
对电影和陈一鸣本人的种种微词,在诸多有心无心的推波助澜之下,也逐渐扩散蔓延开来。
2月19号,路演来到西京,陈一鸣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
“陈导,蒋帅导演曾发表评论,认为《木兰》是一部中庸之作,不在于手法,而源于定位,对此您作何评价?”
<div class="contentadv"> 蒋胖子的发言是这两天的热门话题,这厮看似持论中正煞有介事,但脱不开硬蹭热度哗众取宠的嫌疑,被陈一鸣的粉丝喷得狗血淋头。
不过他的话还是颇受影评人赞许的,毕竟他说的是中庸而不是平庸,谈的是定位而不是技法,主题先行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深得辩论之道。
实话实说,蒋胖子的评论还真不太好反驳,人家已经给陈一鸣留面子了,事实上说《木兰》平庸的也大有人在,说穿了不就是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那些套路各种因式分解么。
对此陈一鸣也不能不承认,拍摄时的诚意满满,掩盖不了电影立意的功利色彩,这就是一部商业大片。
陈一鸣故作思索片刻,才掏出早就想好的答案。
“电影这东西见仁见智,拍完之后就跟我这个导演无关了,因此我尊重每一个观众评价电影的权利,毕竟人家花钱买了票。
不过蒋老师的评价已经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