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就因势利导地诱使团伙形成共同意志,需要同时对另外四个人的个性与行事风格都有所了解,只有消息灵通的包打听具备这个可能性。
然后我们要探讨幕后黑手把团伙引向货船的目的,真的是船上的马来帮和洗衣粉吗?或者说真的是出于黑帮纠纷的原因吗?
我认为肯定不是这样,因为杀人越货这种事,凯撒的手下就可以做,不必非得大费周章地引导一个临时团伙出手,既麻烦又没效率,而且不确定因素太多。
除非存在某些限定条件,让凯撒没有办法动用自己的力量。
比如这件事必须保密不能让太多人知道,凯撒不得不动用心腹,借助货车案拉起一个临时团伙,然后引导他们去烧船。
更大的可能是,混入团伙的就是凯撒本人,这样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烧船的真正目的,不管是杀掉某个人,还是毁掉某些东西。
如果真如陈老师所说,团伙其他四个人都死了,那么活下来的包打听显然就是凯撒,同时也是幕后黑手。”
王威越讲越自信,说到最后已然是神采飞扬的状态,右手比划出手枪biubiubiu的姿势,很有“真相只有一个”的既视感。
李准照例最后发言查漏补缺,“老田和老王讲的都很有道理,确实前两桩案件才是关键,我补充两点。
其一,解除五人货车案嫌疑的上头人,很可能不是前黑警的后台,而是幕后黑手凯撒的盟友。
而且能做到唐人街教父,必然是脚踩黑白两道的一方大佬,安排一辆运军火的货车失踪再简单不过。
<div class="contentadv"> 其二,只能确定没上船的包打听没有死,但无法确定上船的四个人都死了,其中一个假死,然后让暴露在外的包打听顶锅,这样更符合结局反转的要求。
当然,还可以反转再反转,幕后黑手确实是包打听,虽然他的嫌疑最大,但是其他人都死了,船也烧了,唯一的证据只有他的口供。
如果包打听真是凯撒,自然有上头人施压,像货车案那样迫使证据不足的警局放人,这样的结局兼具开放性和讽刺性,更有味道。”
“啪啪啪”,陈一鸣一脸赞赏地鼓起了掌。
讨论卓有成效,三人也很熟悉探案片的套路,虽然陈一鸣隐藏了诸多细节,在既定信息下他们还是把剧情猜了个七七八八。
陈一鸣本来打算就此结束讨论会,让三人回去按照各自的想法编写剧本初稿,不过既然讨论的效率很高,他愿意再给他们一点提示。
“假设包打听就是幕后黑手,那么剧本主角应该如何设置?审讯他的警察,还是包打听本人?
在此基础上,主角面临的危机又应该分别如何安排?
此外,幕后黑手要如何脱身?一下子死了这么多人,即便是唐人街教父也很麻烦的吧,他要如何摆脱警方的注视?”
这一次三人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而是陷入了长考。
陈一鸣的问题已经超乎故事,进入剧本环节,涉及到电影怎么拍了。
也就是说,这已经不是一个解谜问题了。
虽然王威被指定为导演,但三人当中却是田黎最熟悉悬疑题材,也正是他最先get到陈一鸣隐含的倾向性。
“既然包打听活到了最后,那么主视角自然在他身上。
以现有的故事框架,剧本显然应该用倒叙的方式来写,从货船被烧之后包打听被审讯开始。
只有这样,才能把四个案子串联起来,形成统一的逻辑链条。
贯穿始终的戏剧矛盾,就是幕后真凶究竟是谁。
我认为开场有必要引入一个更高层次的警察,由他来审讯包打听,并带领观众探寻真相。
因为现有线索表明前黑警与凯撒都具有影响唐人街警局的力量,后者自身并不具备一查到底的动机与能力。
换个说法,就是幕后黑手面临的压力不够分量。
事实上船毁人亡的大案,本来就超出了唐人街警局的管辖范围,引来上峰关注是符合现实逻辑的。
这样也有利于聚焦观众视线,让电影悬念集中于包打听的脱罪上。
包打听用供述来给自己辩解,警察则通过讯问找寻破绽,一攻一防的节奏下逐步揭开案件真相,并最终锁定幕后黑手的真面目。”
王威和李准都点头表示赞同,有点编剧功底的就能确定,这个故事用倒叙的方式来讲最通顺。
田黎的抛砖引玉,帮助王威摆脱了主角该是谁的犹疑。
“我觉得应该把包打听确定为故事主角,同时他也是幕后黑手凯撒。
确实应该引入更具独立性的警察作为观众的引导者,但是他的出现并非源于现实逻辑,而是一个意外。”
田黎听了眉毛一挑,明显来了兴趣。
王威继续说道,“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