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阴谋论(2 / 3)

的职务是策划和监制,就算出于宣发需要挂个编剧名字,也是列在最后一个。”

陈一鸣说到这里略一停顿,逐个看过去,一眼看出王威等人眼里的惊喜与惶恐。

显然,他们都明白了陈一鸣的话中深意。

拍了拍手让副导们集中注意力,陈一鸣这才继续往下说。

“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不是单一的一部电影,而是一个系列的开篇之作。

<div class="contentadv"> 系列的关键词,或者说故事的主舞台,就是唐人街。”

对面三个写字的写字,敲键盘的敲键盘,王威放下笔之后似乎有些欲言又止。

陈一鸣点了他一下,“有话就说。”

王威不好意思地尬笑一下,随后小心翼翼地问道,“陈老师,海外取景会不会拉高制片成本?”

陈一鸣点了点头,“你能想到成本这很好,不过制片自有专人负责,你只负责执掌导筒,暂时不需要考虑成本问题。”

话音未落,田黎和李准也面带疑惑地抬起了头,显然对这个话题也很关注。

陈一鸣补充道,“在类型片计划中,我们打算试行一下制片人体制,分担一下导演的工作。

当然好莱坞那一套在华国并不全然合适,小美你们都很熟了,到时候还是大家一起商量着来。”

看到三人或干脆或迟疑地点头,陈一鸣这才继续往下说。

“选择唐人街,既有过审的考虑,也有便于系列化的原因。

都知道,探案题材放在国内很敏感,不利于多方向的拓展。

不说别的,私家侦探在国内是违法的,单是这一点就很麻烦。”

陈一鸣等到三人记录完毕,伸出一根手指一字一顿地说道,“接下来我说的话,希望你们务必牢记并理解。

传统的探案片,贯穿前后的是隐藏、逻辑和反转,这一点你们都懂,所以我就不展开讲了。

我们的唐人街系列,追求的则是阴谋论。

简而言之,这个系列的故事,走的都是以小见大的路子。从日常小纠纷着手,层层剥茧逐渐暴露出一个大阴谋,最终揭示出唐人街庞大里世界的某个片段。”

李准眼前一亮,脱口而出道,“比如中华料理里的厨子,是金盆洗手的洪门双花红棍这种?”

陈一鸣呵呵一笑,“可以可以,有点味儿了。”

王威也跟着补充,“巫蛊和降头是不是也可以拉进来,这不比催眠术和多重人格接地气么?”

田黎同样不甘落后,“东南亚的话,犯罪组织也可以有很多新花样,嘎腰子、电信诈骗、假钞集团,哪个都比贩毒时髦。”

陈一鸣道,“你们可以放开来想象,只要阴谋足够新奇有趣,能够吸引观众就行。

我们不搞过于复杂的故事主线,这个系列就是单纯的爆米花商业电影,不是本格派推理片。

然后是拓展性,我们的原则是背景承接而非人物承接,也就是说不依赖主演。”

陈一鸣的这种思路,源于前世耳闻目睹的诸多经验教训。

不管是好莱坞还是华国,电影ip化之路,都面临一个换主演观众就不买账的现象。

然而不换主演,片酬只升不降大幅拉高成本,同样是个无法摆脱的痼疾。

这也是陈一鸣极力避免走喜剧路线的原因,喜剧跟演员的绑定太过牢固,而且传染性极强,很容易固化整个系列的风格。

就2012年来说,陈一鸣的做法全无先例可循,而且还很反常规。

要知道这时候的电影续集,都讲究一个原班人马,换演员简直就是自毁长城的举动。

三个副导笔走龙蛇,不管能不能理解先记下来再说。

他们也确实一脑门问号,因为陈一鸣的话非常跳跃。

“虽然取景在唐人街,但是我们电影里的唐人街,是基于华国历史虚构的唐人街,而不是现实的唐人街。

你们应该都知道共济会,号称西方千年历史的第一幕后黑手。

我们的唐人街,就要往这个路子上走,全世界的唐人街纵横勾连,里面充斥着宋末以来600年的遗老遗少和徒子徒孙。

各种组织比如李准刚才说的洪门,都要煞有介事跟真的一样。

在此基础上,才是形形色色跟华国元素沾边的人物角色。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背负传承。

比如典当掌柜,千门传人,中药医师,销赃商人。

故事以其中之一为主角,在揭开阴谋的过程中,引入并关联更多配角。”

王威反应很快地叫道,“续集的主角,就是前作的配角!妙啊,这个点子太棒了!”

陈一鸣微笑点头,同时也没忘记提醒。

“关键是伱的前作要拍好,不能让田黎和李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