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末路英雄与奸诈枭雄
被叫来“特别演出”的余荣光是个老江湖,本人出身京剧世家,早年在港圈成名,港圈没落之后回到内地,另辟蹊径在彩云之南开宗立派。
他不仅自己依旧演戏,而且已经在华国电视剧领域立下一个小山头,当了一方话事人。
可以说,张毅跟老余完全不对等,后者无论是演技还是地位,都直接吊打他。
别说张毅了,就是陈一鸣,老余倔劲儿上来了照样可以无视。
由此也可想而知,眼下那边角落里正在跟“自找麻烦”的张毅热烈讨论的余老板,会让剧组里的一干幕后多惊讶了。
余荣光虽然是陈一鸣点名邀请的,但是两人见面之后只是一般客套,并没能发展出所谓的忘年之交。
一个是实在没精力,且不说陈一鸣忙得脚打后脑勺,余荣光一把年纪整天出外景也十分辛苦,两人只有刚见面的时候曾经聊上过几句话。
二一个,剧组本身也不是适合交际的场所,自打转场到敦煌,外景周边就没断过记者,长枪短炮24小时怼着,屁大点事都会被传得沸沸扬扬。
前几天在敦煌初次进组的秦芷蕾就遭了重,小姑娘刚毕业没经验,甩开助理自己出去逛街,结果就被别有用心的记者埋到了坑里。
人家跟她套话,问对导演和主演的初印象如何,秦芷蕾很实诚地回答,进组一周多还没跟陈一鸣交流过,郁南更是尚未碰过面。
话是实话,但是扛不住人家记者会引申。
于是隔天网站上就给《木兰》安排了一连串宫斗戏,什么陈一鸣临阵换角啊,什么郁南耍大牌打压新人啊,炒得一团红火。
谁让陈一鸣的电影流量大呢,标题里带上他的名字就有点击量啊。
陈一鸣还接到了老贾拨过来的电话,据他推测《木兰》多半是被“友商”给盯上了,这是在预先埋雷准备后续集中引爆呢。
随着专业营销公司逐渐成气候,时下电影宣发已经开始有“防爆”操作了,陈一鸣这个出头鸟就是最大号的靶子。
后世这种操作已经是行业常规,预先捕风捉影地预埋一些真假参半的“负面”,待到宣发期的时候就是现成的炒作“弹药”。
正着反着都有用处,每一波热搜关键词都可以选几发臭弹塞进正文盘点一番,假的说多了自然也就成了真的。
前世陈一鸣穿越前,这套操作已经被营销团队卷出花儿了,小作文在筹备期就会埋下伏笔,一直持续到宣发期结束,勾缠酬唱百转千回,绝对比正片的剧本更离奇。
甚至友商不出手片方自己都会下场,自黑吸引来的流量,那也是流量不是么?
《木兰》剧组对此也没什么好办法,出外景是不可能清场的,这又不是红楼里的贵妃省亲,还能用帐幔把片场整个儿围起来。
陈一鸣只能吩咐小美加强剧组管理,让大家在片场尽量低调一点,拍完戏直接回酒店,能不外出就不要外出。
就这也没断了狗仔们编故事,比如陈一鸣在监棚蹲了两天没露头,网上就有传闻说他根本就不在片场,高难度的武戏全是别人代拍的。
虽然某种意义上这种说法也没错,《木兰》的武戏还真是武老爷子出力更多。
无论如何,敦煌片场的氛围终归还是比不上早些时候的皇城镇,剧组更加忙碌,更加焦躁,更加疲惫,也更加沉闷。
只不过陈一鸣已经没有精力顾及这些,他现在只关注监视器这方寸之地,只在乎样片的最终效果。
置景、道具、群演、后期,这些相对客观的因素他自认已经做到了最好,唯有演员的表演,是脱离他掌控的主观变量,也是进一步提升电影品质的希望所在。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默许甚至纵容了张毅的“不规矩”。
除了张毅,扮演苏定方的汪劲松也不止一次地主动要求重拍,只不过后者身为老戏骨地位超然,不会让众人过于“友邦惊诧”而已。
当然主角郁南也有要求重拍的时候,只不过大多是因为对手戏搭档,而不是自己。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张毅与郁南的实力差距,后者的表演设计更加成熟也更加自信,很少需要在片场实地验证。
在张毅与余荣光沟通的拍摄间隙,陈一鸣在监视器上反复拉着片。
刚才那个镜头,已经拍了三条,每条都有明显的差异。
第一条是中规中矩的叙事性镜头,张毅是败战的部将,余荣光是积威的可汗,虽然推进了剧情,实际上却是各演各的。
这其实怪不到老余头上,因为根本就没有给他预留试戏的时间,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演了一个戏路之内的上位者而已。
<div class="contentadv"> 第二条两人都进行了调整,乌戈在全片第一次表现出了惊惶的内在,而在之前的戏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