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一封没有期望得到回复的情书。
然而跟男主同名的女主恰好回到母校任教,意外收到了这封信,虽然她去信说明了原因,没想到的是那位追求者居然再次来信,借此机会跟她聊起来了。
这也让女主开始追忆起曾经的中学时光,想起那位高二时的转学生,已经模糊的记忆再次变得鲜活起来。
<div class="contentadv"> 这一段自然同样不是安西西的独角戏,这位仙女不说话摆pose的时候氛围感满满,但是一旦需要她展现细腻演技的时候,就力所不能急了。
所以祥瑞增加了一个同办公室的女同事,通过对话和正反打切镜,把安西西稚嫩的演技多少遮掩一点。
镜头跳转到女主家里,随着纤美手指操控下第二次笔尖移动的特写,进入女主第一次的回忆篇。
又是一次巧妙的同场景转场,灰蓝色的色调继续深入,祥瑞把对比度拉高,让整体的画面质感变得暗沉苍白,好像大雨前乌云笼罩的阴天。
卧室里,女主坐在床边的书桌前,面前放着男主那张57分的外语试卷。
随后镜头切到客厅,大门打开,女主的父母进门。
镜头回到卧室,穿着校服的少女款安西西,从书桌前起身,表情恬淡地走进客厅。
寡淡的客厅只有最起码的几件家具,中间的空地上是几个大行李箱,女主的母亲说了一句“车来了”,就自顾自地跟父亲一起搬运行李出门。
安西西的脸上略显怅然,她慢慢地在客厅里踱步,手指伸出划着墙转了一圈,到卧室门口时转进去。
此时镜头才给出卧室的全貌,这里已经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但是墙上书架上的各种奖杯奖状的痕迹,给出了安西西品学兼优的暗示。
她再一次来到书桌前,把试卷折起,放进椅背上的书包里,然后背上书包,走出卧室提上一只行李箱,走出大门。
下一个镜头,福特三厢车行驶在街道上,接着视角切入车内,开车的父亲头也不回地说道,“囡囡,前面就是你们学校,要停一下吗?”
片刻的沉默过后,副驾驶的母亲转过头来,关切地看向安西西。
后者低着头来来回回地折叠着试卷,嘴上却开口回答,“不用了。”
福特车中速驶过学校大门,女主的视线透过栏杆的空隙,追随着操场上穿着校服的男男女女,直至再也看不见。
正如之前改定的剧本,女主的第一次回忆,是她高中退学前的最后一天。
在那一天,她来不及跟同学特别是男主道别,就不声不响地消失在了班级里。
电影里当然不会直接暴露女主的心意,或者说女主本身也还没确定自己的心意。
但是从几个试卷的特写观众很容易看出来,同名同姓的男主,在女主的内心占据了一个特定的角落,并不是寻常的路人甲同学。
这样就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不是懵懂的单向暗恋,而是潜在的双向奔赴。
陈一鸣头疼地发现,只要一涉及到试卷,祥瑞就会创作欲爆棚,放飞的心灵无处安放。
王素秋拉素材的时候,陈一鸣能够清楚地看到素材库的情况,原始样片里,这一段女主单向的告别戏,祥瑞同样拍得“丰满”无比。
那张卷子简直就是vip中p,存在感高得惊人,陈一鸣有理由推测,它就是男女主的定情信物。
至不至于啊?
哪怕是王素秋瘦身过后的版本,给试卷的特写依旧显得太多太刻意。
整个屋子都收拾那么干净了,还要把那张试卷拽出来放桌子上观摩,这是怎样一种念念不舍的思恋啊!
跟剧本初衷都已经不一致了啊!
另外,关于女主的父母,祥瑞也很是花了一番心思来刻画。
不仅增加了不少台词,还单独给两个客串的中年演员加了特写镜头,以便突出呈现父母对女主的关心。
整场戏这样处理之后,确实更加饱满了,不过也真的喧宾夺主了。
无可奈何之下,陈一鸣只好让王素秋把这一段的所有样片都复原回来,重新进行剪辑。
好就好在祥瑞只是放飞不是登月,陈一鸣审核过的原版分镜稿她并没有弃之不用,而是拍完原版之后再“二次创作”。
而且祥瑞的放飞也不都是一无是处,部分镜头拍得灵气十足,画面里的安西西美得冒泡。
陈一鸣通览样片之后,在原版分镜稿基础上重新剪了这段戏,女主临走前在书柜里把试卷翻出来,一个特写过后塞进书包。
一直到之后路过校门而不入的部分,试卷君都一直老老实实地呆在书包里,不再跳出来抢戏。
相应的,技术剪辑部分也不得不返工,由于这部电影并不是全程现场录音,比如这一段女主父母开门的部分,就需要后期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