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连号称国产特效巅峰的《流浪地球》,出了海也照样卖不动,他陈一鸣一介凡人,还是别幻想能逆天改命了。
《1951》一举获得最佳外语片、最佳导演、剧情类最佳影片、剧情类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5项提名。
12月5号,陈一鸣难得走出家门,在离家很近的红星电影院看了一场《方舟》。
电影下映结算之后,按照阶梯条款,华纳方面可以根据总票房数字获得对应档位的“奖励”,从3000万里扣除。
这个双向对赌、双向约束的合作方式,是申芃菲谈判议价能力的最高水平展示,连马二爷知道了都连称了不起,认为绝对称得上是华国电影出海的里程碑成就。
他这天天关机,自己倒是清净了,马大少要疯了,因为找不到陈一鸣的人全都去找他了。
对于这部华国拍摄的取材自半岛战争的电影,新晋的金棕榈获奖者,好莱坞的各大公司都有些拿不定主意。
华纳也知道自家利润分成的坑人模式已经名声在外,所以这次没有搬出以往的“格式条款”,而是与申芃菲商定了一种名为阶梯保底的全新合作方式。
陈一鸣相信,如果圈里人可以隔空用怨念发功的话,马二与韩三应该都能立地飞升,当然,他自己多半也逃不掉。
12月3号《方舟》,北美票房3.5亿,暑期档标王。
因为初期上映规模极小,国内压根儿看不到《1951》海外上映的消息,一直到11月30日,陈一鸣和《1951》才再次获得国内媒体的关注。
至于外语片之外的其他奖项,连提名都没混到过。
从8月中到11月中,3个月的“国产保护月”中,两部主旋律达成了对大盘的绝对垄断。
戛纳过后的几个月,申芃菲里挑外撅的抬价行为,只能说差强人意。
期间大小马董,小美,《魔都晚报》的程昱,帝都的孙副主任,都曾打来电话,陈一鸣全是同一个回答。
之前因为华纳等好莱坞大厂坚持北美欧洲绑定的原则,申大姐一直没有主动接触欧洲公司,现在明显是后者等不及了。
你说它制造华坚对立吧,全程根本就没有坚果士兵出镜,只有于助理贡献了几句坚果脏话。
能忍下的都是菩萨,而娱乐圈里没有菩萨。
原本他这个新丁会员只要出个人就行,现在待遇直接升格,必须上台讲话。
目标嘛,自然是被称为奥斯卡风向标的各州影评人协会奖。
这把他给愁的,打游戏都没心情了。
同时《1951》的版权方爵迹公司,可以获得可分总票房的15%作为净收益,这个收益不关联华纳的发行成本。
12月24号《潘多拉》,《冰海沉船》导演卡隆-麦基时隔12年的3d史诗巨作。
其实后期颓势已显,包场都救不回来,下映算是顺水推舟。
还说不是为了保主旋律的票房?纯纯的阴谋!
再看后面的排片。
保罗跟他的徒弟,作为《1951》的好莱坞代表,开始了繁忙的公关行程。
没活路了啊。
一堆国产港产片子全被逼着推后到年底,结果好不容易把《建国大业》送走,好莱坞大片又掉头杀回来了。
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有了这个提名,两人哪怕没能获奖,只要在金球奖颁奖晚宴上露一回脸,回国之后也是妥妥的蝎子粑粑独一份,直接把一堆老戏骨们甩在了身后。
因为外部局势也在发生变化,华国与坚果经过几轮口水交换达成共识,这一波较劲终于告一段落,可以正常做生意了。
你说它宣扬意识形态吧,看下来真没什么正治说教,翻译过后的版本表意更加简洁直接,片中人物个个惜字如金。
在外敌的刺激下,华纳方面大幅提高了合作条件,申芃菲在多方比较之后,又隔空咨询了铂爵二巨头,最终决定就生不如就熟,全球发行继续与华纳合作。
华国电影不是没有获得过金球奖外语片提名,过去十几年,内地导演孙旺泉提名3次,陈怀开提名1次,赖之非提名1次,港城导演吴克森提名2次,台岛导演洛晓闲提名1次。
10月份《1951》刚下线的时候,不列颠和高卢的两家公司主动联系申芃菲,希望可以达成欧洲发行的合作。
打开房门之后,一眼就见到大壮窝在沙发上正在打游戏。
因为陈一鸣宅家的时间不会很多,所以房门钥匙他特意留了两把给大壮和小美。
看到陈一鸣进屋,大壮扔了手柄直接嚷嚷道,“让你一直关机,莉莉直接把电话打到我这里了,说是有急事,伱赶紧回个电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