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成长 有毒(2 / 3)

较复杂,单一的标签难以概括而已。

比如刘,我选择他做主演,除了年龄、外形合适以外,只是因为偶然之下看到了他发呆的样子。

木讷并不是主角的固有标签,这取决于刘体验生活之后呈现出来的状态,也许是开朗活泼,也许是调皮捣蛋,也许是其他的什么。

他进入剧组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主角就可以是什么样子。这是我的故事,我当然可以随时对之做出调整。”

克罗艾张大了嘴巴,这个回答显然令她很惊讶。

“陈,我可不可以认为,你是看人编故事,而不是编好故事再找演员?”

陈一鸣点了点头,“确实如此,电影本来就不是导演和编剧一家的事,演员是非常重要的创作者,毕竟第一时间给观众施加观感的是他们。

此外,摄影、灯光、录音以及后期工种,同样是电影的创作者,某种情况下其重要性可能比导演、编剧以及演员更高一些。

<div class="contentadv"> 我相信看过《1951》的观众,都会对里面的运镜印象深刻。

那是摄影师与演员的共同创造,我这个导演的作用是给他们打辅助,单论存在的价值,并不比镜头旁边的录音杆更多一些。”

陈一鸣的话引发了克罗艾的共鸣,她大点其头,“是的是的,穿越毒气的那场戏,我至今回想起来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刘的表演确实精彩,但镜头的贴切呈现更加令我痴迷。

很难相信,一场单一视角的独角戏,却有着一种美妙的韵律,就像是演奏家,牵引着我的情绪不断积蓄、累积、充实,直到烟消雾散那一刻彻底升华。”

……

在万里之外的魔都,米图此刻的情感并没有升华,她只觉得心里头堵得慌。

从火炮发射的段落开始,导演似乎是觉得前期铺垫已经到位,于是突然按下了加速键,开始疯狂地提进度。

甚至让米图有了应接不暇的错觉。

在迷宫般的炮阵地,侦查小组来的快打的快跑的更快,像是火燎屁股一样把节奏带得飞起。

结果就是,米图这个军盲根本没看明白这场战斗是怎么打的,乒乒乓乓一顿音效输出,就打完了。

土匪长相的侦查组长战斗作风也如同土匪,战友牺牲仿佛对他毫无触动,对战友遗体也不屑一顾,唯有引走炮击火线的举动,给他保留了那么一丝人民军队的风采。

然后又是如影随形的“吭吭吭”,“吭”得米图一度有了厌烦的情绪。

眼看着主角组即将逃出生天,米图也即将把情绪调整到位,眨个眼的功夫,参谋下线了!

什么鬼!这么草率的吗?

这算剧情杀吧?不然木小林才是跑在前头的那个,为什么触雷的不是他?

然后她就隐约想起,那个叫刘四喜的落单士兵,似乎提到过地雷。

可恨啊,原来那么早就打了埋伏吗?

有伏笔她也拒绝原谅!

米图知道秦志亮大概率是要以身为引的,唯有这样才能促使木小林转变。

可是秦志亮的牺牲场景,还是让她意难平。

正面大特写都不给一个,这是得罪了摄影师吧?

然而平心而论,全程肩后视角的处理方式,情绪上确实让她更感遗憾,使她一直陷于一种想脑补又不忍脑补的压抑之中。

在木小林走出树林登上山坡,却再次遭遇从天而降的炮击之时,米图内心的压抑达到了巅峰。

短短的一段路,怎么就这么难?

何必这么拼命折腾一个孩子?

看着大荧幕上那个死死蜷成一团、绝望无助如小兽的少年,米图不由自主地萌发一种冲动,想要走到他的身边,抱一抱他。

下一刻,炮声停歇,黄雾弥漫。

米图想象中的场景终究没能发生,面对危险的毒雾,她还是胆怯了。

她的脑海中勃发出一股愤怒,为自己内心的怯懦,为看不见影子的敌人,为不做人的陈一鸣。

少年撕心裂肺地咳着,一直咳进她心里,咳得让她忍不住想要闭上眼睛。

米图把视线稍稍偏移开来,以分散自己的思绪,结果一侧头,发现自打秦志亮下线就没了声息的群友,此刻已经进入弃疗状态,垂着头捂着耳朵,拒绝更多信息的摄入。

她又稍稍抬头快速扫视一圈,原来东张西望的不止她一个。

米图逼迫自己直视大屏幕,木小林无力地翻身仰躺,还不忘记把硌到腰的军号扒拉开。

她使劲儿揉了揉鼻子,然后捂住自己的嘴巴,极力把翻腾的泪意憋回去。

少年终于不动了。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唯有黄绿色的雾气逐渐浅淡。

充斥着大屏幕的那张脏兮兮的脸,突然抽动了一下。

尽管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