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御医看的很开。
他不但没做科学院院士,连中医学会也没有加入。
用他的话说就是自己的时间怕是不会太多了,应该将有限的精力用在自己喜欢的研究上。
刘御医看的很开,但是吴父、吴母就没有这么洒脱了。
机会近在眼前他们却抓不住。
心里能不懊恼吗?
两人心中暗恨。
可惜了。
他们都是中医,如果是西医没准儿就能加入医学科学院成为院士,甚至能和林巧稚一样以此为跳板成为学部委员,真正的学科带头人,医学泰斗一般的存在。
接触的能人多了。
眼界开阔了。
吴父、吴母就不再满足于当一个有名无实的神医了。
他们想出名。
想进步了。
以前吴父不过是靠着一个家传秘方而已。
现在秘方也交出去了,想要再进一步谈何容易?
夫妻两个也商量过了。
想要进步就只有两个方法,要么是给位高权重的人看病,将人家治好以后就能一步登天,名声在外,要么就是通过治愈疑难杂症彰显自己的高明医术。
只是。
这两种情况都是可遇不可求。
吴父、吴母都有点儿不耐烦,都有些眼高手低甚至是毛手毛脚。
吴家从三院这边搬走以后原来的老邻居就得不到好处了。
到三院以后没了吴家的照顾,他们只能老老实实的按照规章制度看病。
该排队的排队。
该出多少医药费就出多少医药费,没有特殊的照顾了。
很多邻居都开始怀念以前到三院看病所能得到的好处了。
不管吴家两人是真心对他们好还是向他们显摆自己在三院的地位,总之他们是得到好处了。
王春燕所在的大杂院儿有一个姓卫的老者。
卫老头六十多岁了。
他感冒发烧,到三院儿,拿了两副药以后并没有治好,反而咳嗽的更厉害了。
他就想着吴父治疗咳嗽可是一绝,别说自己这种小病,就算是更严重的疾病,甚至是哮喘都能控制住。
卫老头就想着去找一找王春燕,让她带着自己去找吴父,没准儿吴父能更用心的给自己看病,药费还能少要一点儿。
等他到了六院发现吴泽正在门诊室,王春燕也在。
如果他直接找吴泽治病也许就治愈了,可是卫老头鬼迷心窍就是认定吴父的医术好,根本就没将吴泽看在眼里,将王春燕叫到外面说了自己的情况,想让王春燕带着他一起去积水潭医院。
毕竟是住在一个大院儿的老邻居,卫老头还是长者,王春燕不好拒绝,回到门诊室和吴泽说了一声就带卫老头过去了。
又不是在做手术,即便是她不在其他两个护士也能应付。
王春燕甚至没有和护士长请假就离开了。
两人到了积水潭医院,正好吴父、吴母也在门诊室,王春燕就带着卫老头过去了。
将卫老头交给公公婆婆以后她就离开了。
通过把脉和问诊,吴父认为卫老头多半就是普通的伤风感冒。
吴父给老头儿开了荆防败毒散和小柴胡汤。
刚要将药方交给卫老头就听到他咳嗽起来,一阵一阵的,相当的严重。
吴父本来想着再开一副治疗咳嗽的药,但是想到卫老头家里也不是很有钱。
自己在积水潭医院可没站稳脚跟,根本就不会让他便宜多少钱。
要是最后药费太贵卫老头未必愿意在积水潭药房抓药,没准还会到邻居那里埋汰自己。
虎死不倒架。
他并不想让老邻居们知道自己大不如前甚至是落魄的一面。
吴父思索着说道可以到药房买一些枇杷叶煮水喝。
枇杷叶煮水是一个偏方,确实是治疗咳嗽的。
卫老头答应了。
等到了药房以后当然是先买荆防败毒散和小柴胡汤。
开了三副药。
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优惠。
卫老头身上的钱不够就没有买枇杷叶。
回到家以后先是熬了一副药吃了。
之后又到中药市场买枇杷叶。
中药市场距离三院并不近。
不过卫老头不怕路远,只是想省一点儿钱而已。
春天正是枇杷叶采摘的时候。
中药市场到处都是刚刚从南方收来的枇杷叶。
绿油油的在各个药铺面前晒着。
卫老头经过一家药铺面前的时候听见药铺的人说枇杷叶要晒一下才能进行炮制。
他知道药铺外面到处都是枇杷叶了。
走到一个偏僻的地方。
卫老头估摸着药铺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自己了,就用随身携带着的网兜装了很扎实的一网兜,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