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国内最大的资本(2 / 3)

都想下楼见你,老喊着爸爸,感觉我这个天天陪着他俩的,还没那么亲。”

“哦,是吗?”郝强笑着回应,看着孩子,语气中透着几分宠溺,\"是不是很想爸爸呀?”

姐弟俩立刻用力点头,圆圆的小脸上写满了兴奋:“想!爸爸最棒了!”

聊了一会儿,孩子才从郝强腿上下来。

吃过晚餐,郝强教孩子唱歌。

次日,

未来新能源汽车公司罗浩过来跟郝强汇报工作。

罗浩也是集团副总裁,他的办公室就是同一层楼,配有一位行政秘书。

董事长郝强也仅有四位秘书,罗浩更不敢僭越。

而且,配那么多秘书,自己就不干活吗?

那肯定不行的。

有些事情需要亲力亲为。

当然,汽车公司员工人数已经有1.2万人,其中约3000人负责直营店销售和售后服务。

这个数字看似庞大,但若考虑到公司的产能和业务范围,实则相当精简。

公司的自动化水平堪称业界翘楚,在生产线上,能用机器代替的工序,绝不用人力。

这种高效的生产模式,加上产品型号的精简化策略,使得工厂的产能得到充分利用。

若是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要达到年产40万辆汽车的规模,通常需要六七万名员工。

比亚笛在2022年时,年销量突破百万辆,总员工多达65万人,粗略计算下来,人均年产量仅为2.2辆。

当然,考虑到比亚笛业务范围广泛,包括锂电池生产等,实际的人均年产量可能达到10辆左右。

再看某蔚来公司,最大年产能约25万辆,员工总数2.6万人,人均年产量约为9.6辆。

某想公司则更为高效,最大年产能达80万辆,员工总数3.2万人,人均年产量高达25辆。

对于汽车企业而言,人均年产量已成为衡量公司自动化水平和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

当然,这些员工数据中包含了研发、销售等非生产人员,在进行实际横向比较时还需要扣除。

未来新能源汽车公司不仅在产品质量上领先同行,在生产效率上也遥遥领先。

外界对未来科技集团的运营模式一直充满好奇和疑惑。

集团总员工仅4万人,却能创造出惊人的两三千亿年产值,人均产值高达七八百万元,这个数字在业界堪称神话。

这背后的秘密,除了产品本身具有极高的附加值之外,更重要的是集团自主研发了适合自己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将生产效率推向了极致。

罗浩坐在郝强面前,正在进行年度工作汇报:“董事长,未来汽车公司二期工厂从2011年6月开始试产,到10月份才真正实现量产。

去年一年,汽车公司一共生产了26.1万辆新能源汽车。”

回想起2011年的艰难时刻,当年4月30日,公司收到芯片供应中断的通知,到8月份陷入无芯可用的困境。

但危机就是转机,9月底,公司自主研发的芯片问世,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更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期产能规划同样定为20万辆新能源汽车。

虽然投产初期产能并不高,但到11月份就实现了满负荷运转,这得益于前期几个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和科学的产能规划。

看到郝强轻轻点头,罗浩继续详细汇报:“在产品结构上,未来et3是我们的销量冠军,es6和es7紧随其后。

去年总营收达到了1274.5亿元。”

至于新上市的es8,其营收暂未计入去年的业绩。

未来汽车能够实现如此惊人的毛利率,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首先,新能源汽车行业享受国家政策补贴;

其次,公司拥有极高的研发效率,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最后,得益于大规模量产效应,产品线精简使得单车分摊的综合成本大幅降低。

目前公司正处于\"三免两减半\"税收优惠政策的第二年,仍在享受全额免税待遇。

这使得未来汽车的税后净利润达到了惊人的六百亿元。

相比之下,同行业企业即便达到相同营收规模,能获得百亿级净利润已属难得,更有不少企业仍在亏损边缘挣扎。

在汽车制造业,单纯追求销量并不能确保盈利能力。

关键在于如何平衡产品力、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这三个核心要素。

未来科技集团在这方面的成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郝强听完罗浩的汇报,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更远大的战略布局。

他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罗总,我们现在要思考的不仅仅是汽车业务,而是整个新能源生态系统。”

罗浩点头赞同,立即意识到董事长又要展开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