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惊弓之鸟,千方百计销赃灭迹(8 / 11)

纪委书记 罗晓 22493 字 1个月前

少君这样的大学生了,我想听听他的事儿。”

一提到王少君,王书奎的劲头儿又来了,索性跳下车,说道:“老弟,来来来,反正你也不赶时间,我们在路边歇一会儿。我跟你讲啊,我这个侄儿打小就聪明得很……”

李思文赶紧说道:“大哥,我真不是下乡去耍的,有事。这样吧,我骑车你来讲王少君的事,一边走一边说,两不耽误嘛……”

王书奎怔了怔,盯着李思文看了看,说:“对了,你说你是政府机关的人,我倒是忘了,正好,我也有事要问你们,我侄儿少君回乡帮乡亲乡邻搞农业开发致富,还从洋人那里拉到了大生意,你们政府的人却不闻不问,好多难事也不解决,我今天就是去石山镇找镇长书记解决问题的,结果连人都没见到,去好多次了,脚都跑大了也解决不了问题。”

李思文点点头,指了指车后货架座:“大哥,坐,坐,我们一边走一边说。”

王书奎笑了笑,还是坐上了车,由李思文载着他颠簸前行。因为侄儿的话题,他对李思文的看法有所改变,也因为李思文踩车载他不叫苦不叫累增添了好感,现在坐办公室的公务员,有几个吃得了这样的苦?

坐在颠簸着的自行车尾架上,王书奎觉得很舒坦,对他来说,一点颠簸算不得什么,不出力坐着才是舒服的事,一边享受一边跟李思文叽里呱啦地讲着侄子王少君的事情。

王少君在学校就是风云人物,曾获得过省农科院的农研科技奖项,李思文以前也听说过,农村出一个优秀人才很不容易,没想到他居然愿意回农村发展,这一点让李思文很佩服。

回村发展也有很多问题,这段时间,王少君没少跑石山镇镇政府找乡镇领导,今天他因为种子的问题没去,去的是二叔王书奎,没想到居然和李思文碰上了。

到野猪坪花了半个小时,王书奎跳下车对李思文伸出大拇指赞道:“小伙子,牛,我踩空车回来也要一个小时,你载着我半个小时就到野猪坪了。来来来,到家里坐坐,喝口茶……”

“不了不了。”李思文笑着摆手,又抹了一把汗,在王书奎家门口放好自行车,望了望眼前一排房子。

山坳里五六户人家,都是砖瓦房,山里头没几个人愿意修新房子,有钱都到城里买商品房,没钱就继续打工,反正没人愿意回村里住。

“我还有事,王老哥,野猪坪这一带地还不少啊。”李思文瞧着山坳那边,地势略有起伏,但沿着山村公路过去,有不少好地,只是近年来种地的少了,荒了很多。

说起荒地,王书奎顿时皱起了眉头,“可不是吗,种地收入少,后生娃儿没几个愿做,一年到头种地挣的钱不如他们在外头打工一个月挣的多,我家两个儿子也一样,宁愿在外头打工也不种地。”

李思文叹了一声,摇摇头,谢过王书奎,沿着菜地边的小路走过去,把脸上的“妆”和贴的胡须扯了,贴着实在难受。

徐建国要考察最穷困的农村地区,毫无疑问,野猪坪就是他的第一站。一来,野猪坪位置比较偏僻,认识徐书记的人几乎没有,便于他在考察过程中不受打扰;二来,野猪坪的状况能真实地反映出狮子县最底层人民的生活经济状况,管中窥豹,也为徐建国日后制定出台扶贫政策,提供了最翔实、最有针对性的依据。

思路捋顺了,那么徐建国必然会在野猪坪一带停留。这是他的机会。

当然这也可能是赌,这只是李思文根据徐建国的性格和行事风格推测的。

眼看就要见到徐建国了,李思文又开始纠结,一会儿是先举报鹰嘴镇一干人,为自己洗清冤屈呢,还是先说狮子县的发展大计,把徐书记视察这事先应付过去?

最后,李思文决定随机应变,他一路走过去,发现山边不少庄稼地里长满了草,荒芜了,只有平坦的地块儿锄得很细。

又走了一段,听到“哗哗”的水响,抬眼望去,只见一条山溪绕山蜿蜒流下来,李思文抹了抹汗,觉得渴,赶紧往山溪那边走去。

其实到王书奎家时他就已经很渴了,但他不想耽搁时间。

山溪宽不足一丈,深只有尺许,清澈见底,这是没受过任何污染的原生态水源。

李思文在河边摘了一片野地瓜叶子,圈起来当勺,蹲在溪边装水,一连喝了好几口。

水清凉没有怪味,喝城里的自来水就算是烧滚后,李思文都觉得有股子怪味,不喜欢喝,这天然的山溪水比商场里卖的品牌矿泉水还好喝。

“好水,年轻人,村里的后生都到外头打工了,你怎么留下来了?”

李思文一怔,循着声音抬头看过去,只见山溪边一颗脸盆粗的树下坐着两个男子,跟他说话的人有四十七八的样子,另一个只有二十五六岁,穿着很普通,但绝对不是野猪坪这边的乡村人。

说话的人很和气,但脸上却有种不怒自威的气势,李思文心头一震:这人难道就是徐建国书记?

有了想法,李思文说话就更谨慎了,沉吟了一下,他决定暂时不提自己被诬陷抓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