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7章(1 / 2)

这些年来杜红英在军区都是和军嫂打交道,公司里没有大事都不用通知她 ,高志远出任务的时候她更多的时候是独处,看看报纸读读书,每日必看的是新闻联播;还有就是收信回信,打电话问候老人,再有就是各城市她委托收房租的大姐大婶们写信汇房租……

琐琐碎碎一天又一天也过得舒心,回到乡下发现:乡下的事儿丝毫不比在军区那边少。

特别是这个腊月间发生了这么多事儿,杜家每天必报道的李婶子换成了隔壁的赵婶子。

“刚才去看了李嫂子,头发都好像白完了,精气神也没有了。”赵婶子一声叹息:“儿女一生都是债啊,石柱和红梅这两个孩子简直是要收了李婶子的老命。”

“这事儿落在谁头上都难过这一道坎。”陈冬梅摇头:“我昨天也去看了她,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这俩孩子身上了,又开始流泪,我瞬间就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了。”

“就是啊,我也是,聊着聊着就不敢说话了。”

“她这样子不行啊。”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哎……”

杜红英在旁边听着两位老人的对话能理解李婶子,更多的是着急,不知道该怎么破这个局。

她决定要和李红运好好谈谈这事儿。

赵婶子和陈冬梅聊着聊着,闻到了杜家灶房里传出来的香味。

“杜嫂子,你家杜大哥可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啊,今晚做的什么菜,好香啊!”

“炖了点羊肚菌汤。”杜天全笑道:“今晚就在这儿吃吧。”

“哈哈哈,我倒是想,只是我家还有一大群等着我回去煮饭呢。”赵婶子朝陈冬梅道:“你这福气才是我们羡慕不来的。”

“都是有福气的。”陈冬梅也笑:“你看你们家多热闹,三个儿子媳妇都在家里没有出远门打工,孙子孙女都在膝下,每天吃饭都是满满当当的一大桌人,不像我们 儿女一个都不在身边,两人平时就给孤寡老人一样,老头子一出门,我是饭都不想煮,煮一顿要吃一天……”

“你看看吧,我天天煮三顿饭伺候着一家老少,累得不得了;结果你还想要过这种生活。”

“累是累了点,但是孩子们在面前热闹啊,有啥事儿吱一声,几个孩子跑得飞快,不像我们……”陈冬梅看到杜红英坐在旁边立即就住了嘴以免伤了红英的心。

她的儿女都很好,很优秀,她不能既要又要还要。

是的,她的家庭她的日子是别人羡慕不来的。

但是不得不承认她内心里还是有点遗憾的。

儿女优秀了就往外走,哪怕是留在家乡的杜红兵和田静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每周星期天能回来都不错了。

她孙子孙女也不少,但是能见到的也只有杜二娃这个调皮蛋。

是的,杜二娃的调皮捣蛋隔上一段 时间见着都觉得是可爱了。

“你们很好了,是我们全村,甚至全公社都羡慕不来的。”赵婶子站了起来:“我是得走了,明天再聊。”

“好,慢走噢。”

“哎呀,腊月间的风真的是钻缝缝。”陈冬梅站起来送赵婶子到院门口回转身看到杜红英:“我刚才说的话都是场面话 ,你不要往心里记。”

陈冬梅内心感觉自己是对女儿有了抱怨一样。

“我知道,娘,没事儿。”

杜红英是真的往心里记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陈冬梅的话听在了杜红英耳里是真的很心酸。

不缺钱财的杜家也不缺人,人旺财旺运道旺,确实是什么都不缺。

但是,上的年纪的老人最怕的是孤单,最需要的不再是钱财,而是陪伴。

这一点,他们姐弟几人都做不到!

为了工作为了事业,他们没办法留在家里,没办法陪伴老人。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话很多时候都适用!

“这人啊……”陈冬梅一声叹息:“嘴上说不能比,其实都在内心里比较着的,我不把自己说造孽一点,她们心里不好受呢。”

“你看看你李婶子,以前谁不羡慕她?女儿女婿有钱又孝顺,吃的穿的用的都往家里搬,你李婶子也舍得吃穿用,是我们村最早戴上金首饰的……”

“曾经的风光让人眼红,现在多多少少都有人在看她的笑话。”

“娘,她们是闲得无事了吧?’杜红英皱眉:“这些人也太同情心了吧。”

“生产队的人就是这样的,表面上恭维着你,内心里却是羡慕嫉妒甚至有恨,巴不得看你家的笑话呢。”

“……”

杜红英无言以对。

是的,她快忘记上辈子的事儿了。

上辈子,她也是人人口中有福气的人,最后落了那样一个结局,躺在床上最后的那些日子里,她还有着这样的担心:感觉自己成了别人嘴里的笑话。

这种想法其实就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