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帕提亚旧都喀布尔!(1 / 2)

离石游记 半边人 2728 字 22天前

在古老而神秘的帕提亚帝国的旧都喀布尔城中,除夕夜的烟花绽放于夜空之中,如同一朵朵绚丽多彩的花朵竞相开放。

然而,谁也未曾料到,这美丽的烟花竟然会引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走向。

韩礼所率领的八十万仆从军如同过境的蝗虫一般汹涌而至,他们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席卷了吐火罗地区。这支强大的军队不仅成功地占领了这片土地,更是巧妙地将波斯的仆从大军,分割成为两个部分。

其中一部分被困在了吐火罗之外,腹背受敌,随时面临着来自胡杨城、恒罗斯城以及其他方向的三面夹击;而另一部分则遭遇了韩礼亲自率领的六十万仆从军的穷追猛打,一路狼狈逃窜。

随着战局的发展,这场争斗变得愈发诡异起来。韩礼心中明白,如果继续向前推进,他所率领的天竺仆从军很可能会因为巨大的伤亡而彻底崩溃。

毕竟,经过激烈的战斗,六十万仆从军已经有多达二十万人丧生沙场。每多牺牲一名仆从军,都意味着整个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受到更严重的削弱。

而且,这些天竺人虽然在日常劳动,或者从事繁重体力工作时表现出色,但面对如此残酷血腥的战争,他们的承受能力已然接近极限。

此时此刻,摆在韩礼面前的局势异常严峻。一方面,他渴望取得更大的胜利,进一步扩大战果;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考虑如何保存自己麾下,这支逐渐疲惫不堪的仆从军力量。

究竟该何去何从?

韩礼静静地伫立着,眉头紧锁,双眸凝视远方,仿佛整个人都沉浸在了深邃的思考当中。他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忧虑。

要让那些天竺人参与保卫家国的军事行动,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天竺地域辽阔,但大多数天竺人的生活环境,与需要应对的战场险恶条件相差甚远。

尤其是面对喀布尔那样恶劣的高海拔沙漠戈壁滩气候,对于习惯了温暖湿润气候的天竺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此时的帕提亚帝国,刚刚遭受了厌哒人的血腥屠戮。令人奇怪的是,厌哒人尽管强大无比,却未能成功占领帕提亚的喀布尔王城。经过一番调查和分析,韩礼发现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厌哒人无法适应喀布尔那独特的高海拔、沙漠及戈壁滩交织而成的极端气候,就是他们在喀布尔站不稳,这才选择了能轻易得手的天竺下手。

相比之下,天竺的仆从军倒是能够勉强承受住喀布尔的沙漠干燥气候。毕竟,天竺国内本身就存在着广袤无垠的沙漠地带,使得部分天竺人对这样的环境有着一定程度的适应性。

然而,真正令韩礼忧心忡忡的并非仅仅是气候问题,而是敌人所展现出的那种悍不畏死的亡命气势。

韩礼最为牵挂的还是自己手下的嫡系人马,那五千名来自孟族的归化野人。这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不仅在作战风格上与秦人颇为相似,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已然初步具备了大秦军队严守纪律的优良品质。

然而,让人无奈的是,这些身经百战的骨干力量,几乎全部出身于热带雨林中的猎人,长期以来适应的都是潮湿闷热且植被繁茂的雨林环境。

对于沙漠戈壁的干燥寒冷气候,他们实在难以招架,要不是大秦的物资补给太丰盛了,这些归化野人早就开始了非战减员。

事实上,在之前的行动中,已经有不少来自中南半岛的孟族人,由于水土不服等原因出现了人员减员的情况。这五千人可都是韩礼,管理控制庞大天竺仆从军中的基层军官啊!

只有依靠他们,韩礼才能有效地指挥整个军队,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一旦这些中坚力量受到影响,那么整个战局恐怕都会变得岌岌可危,想到这里,韩礼感到肩头的压力愈发沉重起来。

八十多万规模庞大的天竺仆从军,实际上完全依赖于,那仅仅五千名归化的孟族人进行指挥调度。一旦失去了这关键的五千名归化孟族人,天竺仆从军虽然未必敢公然发动叛乱,但毫无疑问地,他们将会彻底沦为一群毫无组织纪律可言的乌合之众。

此时,正处于左右为难、苦思冥想状态之中的韩礼,突然发现与自己对峙僵持不下的波斯仆从军,最高指挥官穆阿维叶·齐哈德,竟然派遣出其最为宠信的心腹大臣谢诃德·邦前来交涉停战事宜。

只见对面的仆从军高举着醒目的白色旗帜,与传统的萨珊波斯军旗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按照韩礼的理解和推测,这帮人居然不打出代表波斯人的旗帜,显然内心深处已然滋生出某些不可告人的心思。

就如同他自己一般,尽管在战场上挥舞着象征,大秦帝国威严的黑龙舞爪大旗,但同时也不忘竖起一面写有“韩”字的帅旗。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面“韩”字帅旗相较于大秦军旗而言,尺寸要稍小一些。因为韩礼心里很清楚,如果他胆敢在战斗中舍弃大秦的军旗,而仅展示自己的帅旗,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别说他麾下的将士们是否会为了邀功请赏而对他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