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秘折制度·多伦会盟(3 / 4)

后他一边啃瓜一边大骂噶尔丹是贼。}

……

【跟朱元璋一样,康熙也将自己置于决策中心。】

【他认为皇权应该与整个官僚体系直接沟通,所以黎明前就起床阅读来自全国各地的奏章。】

【同时建立了秘折制度。】

【他巧妙的把宦官内务府变成了满足自己需求的私人机构,让旗人与包衣在里面任职。】

【包衣来自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在辽东征战时俘获的那些汉人战俘。】

【最聪明和最有进取心的包衣们不是被提拔为帝国侍卫,就是进了内务府当差。】

【他们成了皇帝最理想的仆从。和宦官一样,他们的地位完全是主子的恩赐,所以都极为忠诚。】

【不过,因为包衣并未净身,所以尊严并未受辱。】

【而且,包衣与满洲人旗兵的密切关系,还能防止他们得罪贝勒。】

【因此,他们很快便成了康熙的心腹耳目。】

【被安插在各省的包衣,必须把他看到的诸如官员能力、民情反应和军务等事务,如实汇报上去。】

【这也导致,六部有时就是负责传达皇命的中转站而已。】

【各省巡抚的权力,也被数名直接向北京汇报情况的总兵、布政使和按察使等官员牵制。】

【旗营将军、绿营统领、巡按道台、藩司衙门和监察御史都有直接联系中央的渠道,有些甚至还可直接向皇帝上奏。】

【评价s级·得五分】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完全忽视了那些搞怪的话语,直接看透本质。

“高明。”

“既能了解人人自危,有密折专奏权的臣子脸上也有光彩。”

“又相当于直接连接了地方官员与皇帝个人的交流通道。”

刘秀下意识的拿他与明朝皇帝对比了一下。

“看来,清朝皇帝不会文官集团牵着走了。”

刘庄看着康熙身边那一堆奏折,摸了摸胳膊。

“这么事无巨细……”

“可有得累了。”

……

【外交策略:开放海禁。】

【清代初期,清朝实行非常严厉的海禁,片板不得下海。】

【到康熙年间,因为收复台湾,海禁结束,商人可以出海贸易。】

【也是在康熙年间,清廷在广州、厦门、宁波、上海设立了四个海关,管理海外贸易,史称“四口通商”】

……

天幕上。

曙光照耀草原。

数万清军列阵以待。

头戴镶有貂皮的头盔,康熙佩带挎刀和弓箭。

他坐在御帐外的虎皮宽椅上。

两边的号角声大作。

一众骑兵大呼前进,万马奔腾。

……

【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乌兰布通之战后,蒙古草原的势力版图被重新划分。】

【因噶尔丹仓皇败逃,大清气势如虹。康熙趁热打铁,挥师北上,邀约蒙古各部王公会盟。】

【康熙三十年(1691)四月,康熙帝亲率官兵到达距北京八百里的多伦诺尔驻营。】

【喀尔喀蒙古三大部、内蒙古四十九旗王公贵族的营帐,以康熙帝大营为中心,众星捧月,四面环绕。】

【从五月初一日到初六日,进行会盟。】

【其主要内容为:规定喀尔喀蒙古须遵行清廷的法令。】

【令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等具疏请罪,以结束喀尔喀蒙古内部纷争。】

【废除喀尔喀三部旧有济农、诺颜等名号,留汗号,依次授以汗、亲王、郡王、贝勒等爵位。】

【依四十九旗例编族,分左中右三路,设盟,实行盟旗制度。】

【此次会盟,改善了喀尔喀蒙古各部与清之间的关系,并使清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得到加强。】

【因多伦诺尔蒙古语为七溪、七星潭之意。】

【所以多伦会盟又称七溪会盟。】

【康熙后来表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又言:“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帝不服,今已中外无别矣”】

【而多伦会盟也是蒙古国官方历史里元朝灭亡的时间。】

【评价s级·得五分】

……

大秦。

沉默……

这话也没法反驳……

草原那一片确实一直天不服地不管的……

嬴政深吸一口气。

且不管他,先记下来再说。

后面要不要按照清朝这个路数收复草原,那就是后代子孙的事了。

自己要吸取教训。

不是什么事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