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父,此时是不是应该编户齐民才对?”
诸葛亮眼前一亮,手上停止动作,看向刘禅。
“陛下是怎么想到的?”
刘禅期期艾艾道:
“高祖平定天下,就是用这招安抚诸侯乱民的。”
诸葛亮高兴的捋着胡须。
“陛下聪慧。”
刘禅摸头憨笑着。
……
【历史无数次证明,以杀制乱行不通。】
【公元11年十月,李原、王洪在湖广南章起义,自号“太平王”】
【此次规模更大,史载“流民附贼者百万”】
【而这一次的叛乱除了人祸,还有天灾。】
【据史料记载,成化三年,山东旱灾。】
【成化四年,陕西、山西、河北旱灾。】
【成化五年,黄河决口,河南、淮北大水灾。】
【成化六年,钱塘江决堤,江苏、浙江水灾,安徽、陕西、甘肃、四川旱灾。】
【持续的天灾导致大量灾民纷纷逃荒,蜂拥至物产丰饶的荆襄地区。】
【仅成化六年,荆襄地区就流民逾九十万。】
……
刘宋。
刘裕都看出来了。
“大明现在就是个空壳子啊。”
“这是一点钱都没有啊。”
刘义隆则替朱见深感到深深的悲哀。
天灾其实不算太可怕,这东西能治。
可怕的是人祸!
而最大的人祸,就是他那个千年难得一见的昏爹。
……
【成化六年秋,夏季刚经过旱灾的中原地区再遭劫难,关中地区爆发水灾,死者数十万记。】
【大量灾民再次成群逃亡荆襄地区,趁此机会,义旗再举。】
【而与上次刘通且耕且战不同的是,荆襄流民这次以荆襄山区为基地,开始了流动的游击战。】
【一时间声势浩大,沸反盈天】
……
大唐·僖宗时期(昭宗提前上位)
李晔松开圆领袍一侧的襟扣。
衣领斜搭下来形成翻领。
“安史?不对……”
在这个时期发生这种规模的叛乱。
他能想到的也就是安史之乱。
但又和安史之乱不同。
除了高祖。
太宗、高宗、武后、睿宗、玄宗。
可没人对河北燕地另眼相待啊。
……
{所以,这几年朝廷就什么也没做?干看着?}
{诶!怎么能说什么也没做呢!}
{兵部尚书白圭主张在中原地区严行“保甲法”,责成各省按察司清点本省人口,但有发现户口逃亡者,实行“责任连坐制”}
{户部尚书杨鼎主张移民河套地区,一面缓解内地土地矛盾,另一面也可充实边防,一举两得。}
{礼科给事中张宾主张减免各地赋税,以此减少农民逃税事件。}
{这都是办法吗!}
{那怎么没解决问题?}
{啊,那是因为具体实施起来,牵涉到兵部、户部、刑部等各部门的协作问题。}
{“部长”们呢不想担责,就互相推诿,一直争吵,从未落定。也不对,张宾建议屡次减免赋税还是落定了的。}
……
大明。
“蠹虫!”
朱元璋恨恨的砸着桌子!
“跟这么一群蠹虫怎么能治理好大明!”
“可恨!”
“你说让咱宽厚他们!你看看!”
“咱怎么宽厚他们!”
马皇后拍着他的后背。
“别装了,朱祁镇两次丧尽朝臣。”
“能有人给老朱家平叛就不错了。”
“要是落到晚唐僖宗那个地步,我看你哭不哭!”
朱元璋强撑着冷哼道:
“那也是后代无能!”
“关咱什么事!”
马皇后默默的白了他一眼。
看你哭的那天!
……
【叛乱消息传至京城,早已不上朝的朱见深焦急万分,破天荒地召集群臣商议。】
【任都察院右都御史项忠为提督,总督河南、湖广、荆襄、山东、浙江各省共二十五万兵马南下进剿。】
【为表信任,朱见深破例没有给项忠派遣监军,委任项忠全权负责,并允许项忠便宜行事。】
【公元12年七月,项忠大军抵达襄阳。】
……
大宋·孝宗时期
“该说不说。”
赵昚点着天幕对岳飞道:
“他这招倒是有几分推心置腹之意。”
“比他爹强多了。”
岳飞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