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提督诸营,将士皆受节制。都指挥以下不用命者先斩以徇,然后奏闻”】
【五军都督府的统兵权正式归属于谦。】
【十月十一日,也先率军开到北京城下。】
【面对来势汹汹的瓦剌军,于谦分配主将负责九道城门。】
【都督陶瑾负责安定门,广宁伯刘安负责东直门,武进伯朱瑛负责朝阳门。】
【都督刘聚负责西直门,镇远侯顾兴祖负责阜成门,都指挥李端负责正阳门。】
【都督刘得新负责崇文门,都指挥汤节负责宣武门。】
【而于谦本人,则带着“五军都督府”的右将军石亨亲自坐镇德胜门。】
【因为这是北京城的北大门,相当于直面也先。】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着其余关口抵挡敌军无力分兵。
只能任由西路军直冲京师。
无奈叹息。
“只希望那朱祁钰不会像宋钦宗那般吧。”
……
天幕上。
一身战甲的于谦看着面前众人,脸色凝重。
“胡虏新胜,气势正旺。”
“我们坚守就是示弱,就会让鞑子更加嚣张。”
“他们以为我们不敢出战,我们就打他个措手不及!”
……
【当日,于谦趁敌军立足未稳,派都督高礼、毛福寿率军出击。】
【明军与瓦剌军交战于彰仪门土城北,瓦剌军败。】
【明军杀敌数百人,夺还所掠千余人。】
【初战告捷,军威大振,人心振奋。】
【当天夜里,于谦又派薛斌率精兵偷袭瓦剌军营地,亦有所斩获。】
【也先没想到刚到北京城一天之内,就连吃两个败仗,锐气大大受挫。】
【喜宁见也先有进退两难之意,便献计让也先遣使讲和,请明廷派大臣来迎回英宗,借以试探明廷的态度】
【也可以等到有利的时机。】
……
大唐。
看着年岁不轻却身先士卒的于谦。
李世民站起身抚掌大笑。
“国有如此贤臣,何愁不兴啊!”
“力挽狂澜之人!”
“定要重赏!”
长孙皇后笑道:
“二郎怎么如此激动?”
“不知道还以为是你的臣子呢。”
李世民笑着感叹。
“要是我的臣子还好了呢。”
“哪个皇帝会嫌自己手中多宗泽、岳飞、文天祥这等人呢?”
“恨不得满朝文武皆是如此才好呢!”
……
大宋。
“这龟孙……书倒是没白读。”
赵匡胤感觉牙根发痒。
这就是按照金国围汴京的招数来的呀!
显然是想诱骗明朝重臣前来,借机扣押!
由此扰乱明军防守,趁乱攻取北京!
要是朱祁钰跟朱祁镇一样傻,说不定还能达成“二帝北狩”成就!
“大宋就不能有点好例子吗!”
……
【于是也先就派了喜宁过去,让于谦、王直和胡濙三个人出来谈。】
【没想到朱祁钰不像哥哥,起码不蠢。】
【他知道这三人要是出去就回不来,北京城也不用守了。】
【因此看都不看也先,干净利落地拒绝了。】
……
大明·宣德时期
朱瞻基深深吸了一口气。
还好,后继有人。
他看了一眼还懵懂的幼童。
心中定下了主意。
无视孙皇后微变的脸色。
“速诏于谦进宫。”
……
【十月十三日,也先集中兵力攻打德胜门。】
【于谦散布谣言诬陷喜宁,限制其作为,又命石亨在附近民房埋伏火器,然后派骑兵诱敌。】
【结果也先亲率万余骑追击,遭遇伏击,惨败而退,其弟孛罗等人中炮而死。】
【继而,也先转攻西直门。】
【守卫西直门的刘聚早有准备,背城列阵,前面是极深的一道壕沟。】
【瓦剌军刚一逼近,躲在壕沟后的明军火器齐发。】
【瓦剌军攻势受阻,见无法突破壕沟,只好往西而走。】
【守卫西直门西面的是明军右都督孙镗一军。】
【孙镗见败军一到,亲自率军迎敌,斩也先前锋数人。】
【瓦剌军新挫,被孙镗五百人杀退,往北退去。】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一边哭一边笑。
哭的是那些无辜送命大臣与军队。
笑的是就算只有剩下的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