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朱元璋龙驭宾天(1 / 4)

第502章朱元璋龙驭宾天

不过朱元璋最终没有选择任何一个儿子

因为朱元璋需要形成规矩,而嫡长子继承制就是他这个开国之君必须给后人立下的榜样。

毕竟玄武门之变中夺权上位的唐太宗的确是个难得的好皇帝。

但他也给唐朝树立了一个非常糟糕的榜样。

唐代后来出现那么多夺嫡争位的时期,光类似“玄武门之变”这样的宫廷政变就有四次之多

这就是因为一开始的规矩没立住。

大唐。

李世民完全不为所动。

我那是无路可走了!

眼前都顾不上哪里能考虑以后。

再说了,朕立高明不也考虑这事了吗!

谁知道未来的破事会发生的那么猝不及防啊!

大唐高宗时期

“朕把这事忘了!”

李治突然想起玄武门继承制这事了。

他猛然发现,这副重担落自己身上了!

“那未来”

李治看着书本上的未来,脸色一阵变化。

大唐玄宗时期

“我就说得累死吧!”

李隆基再次恢复勃勃生机。

他塞着肠子,面不改色道:

“事情就不能那么办。”

“天赋异禀的人才几个啊。”

“不能拿特例当永恒。”

杨玉环也习惯了,无视满地血迹。

自顾自地吃着酥山。

朱标虽然早死,但他毕竟留下了后代,嫡长子的血脉并未断绝。

如果朱元璋在其他儿子中挑一个立为新太子,本质上也是废长立幼

这既坏了规矩,也容易引起其他儿子的不满,埋下内乱的隐患。

所以,他在大臣们的建议下决定还是立嫡长孙为继承人。

到这一步似乎问题已经明朗了。

但其实并没有。

因为谁才是嫡长孙,也是一笔乱账。

朱标的妃嫔不多,史书可查的只有两位。

原配妻子常氏是开平王常遇春之女,次妃吕氏是太常寺卿吕本之女。

常氏在洪武七年1374生下了长子朱雄英,吕氏在洪武十年生下了次子朱允炆。

大明。

乱糟糟的宫殿里为止一静。

“雄英”

老朱念叨着。

“是个好名字啊。”

朱标则想到怀孕的太子妃。

看来就是这胎了。

但那朱允炆长子早夭了吗

公元1378年十一月九日,常氏生朱标第三子、皇第五孙朱允熥。

同月二十一日,皇太子妃常氏薨。

四年后,嫡长子朱雄英又夭折。

按理说他弟弟朱允熥就应该是嫡长子。

可问题在于常氏死后,次妃吕氏成了正妻,所以朱允炆也算是嫡长子。

大宋真宗时期

“你待朕捋捋啊。”

赵恒一时有点算不过来。

“七八,八二”

“那年马皇后也薨了!”

“你这”

赵恒突然有点怕了。

扭头对刘娥道:

“他这是不是杀孽造的太多,遭报应了?”

“朕要是带兵”

刘娥直接打断话:

“你想靖康重演吗。”

赵恒砸了砸嘴。

大明。

朱元璋看着天幕,突然感觉一口气上不来。

自己经历人生三大悲,怎么标儿也如此惨?

“爹!爹!”

朱标看着身体突然软了的朱元璋,慌忙搀扶着。

马皇后与朱标扶着朱元璋坐到椅子上。

小朱棣一溜烟跑出去,留一下句。

“我去叫太医。”

而朱元璋则感觉一阵天旋地转。

隐约间,他似乎想起自己曾劝导伯仁的一句话。

杀俘不详。

“标儿,爹对不起你。”

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句。

朱元璋压下翻涌的气血,强撑着看着天幕。

朱允炆和朱允熥这两兄弟,到底谁才算是朱标的嫡长子,这个问题让朱元璋头疼了许久。

但此时朱元璋已经六十多岁,他没有时间从容安排一切了。

最终,他决定立年纪更大的朱允炆。

公元1392年九月,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

其实从名分上来说,按照朱元璋自己定的皇明祖训来选择的话无疑朱允熥是最合适的。

第一,其生母太子妃常氏是朱标的原配,从宗法上来讲朱允熥属于嫡次子,由其继位完全名正言顺。

第二,常氏早就去世了,朱元璋也不用担心自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