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
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波涛起伏不定。
黑色厚重的铅云似将大海覆盖住。
狂风卷积着雨水,天地间混沌成一片。
一艘艘宽阔庞大,被捆在一起的战船,似孩童的玩具被海浪抛起,然后摔碎。
漩涡张开大口,吞噬着一切。
而在远处的一座岛礁上。
数十名身材矮小,面容丑陋的怪人,扔掉手中的兵刃。
冲着大海跪拜着。
……
【早在1274年,忽必烈就向日本派过使者,要他们称臣纳贡。】
【日本人没有理他,于是这年年末,他命令军队东去,征讨日本。】
【元军博多湾击败了日本的九州部队,正要乘胜进击时,遇到飓风,损失一半兵力,狼狈撤回。】
【忽必烈吃了败仗,仍旧派了使者到日本,要他们俯首。】
【日本人斩杀使者。】
……
略有几分荒唐之感。
“你们的使者是有什么说法吗?”
“当使者必须先祭天吗?”
“每次打仗前都先死一个使者?”
一两次可能是巧合。
但你这似乎是次次如此啊。
“朕可真是,猜不透你们啊!”
……
【公元1281年七月,忽必烈集结兵力十四万,战船四千五百艘,下令二次征日。】
【八月初一,剧烈的台风再次来临,元军舰船大都捆绑在一起,面对如山巨浪,相互震撼撞击,纷纷沉没,数万将士还没有和日军交上手便葬身鱼腹。】
【八月五日,南宋降将,忽必烈钦点的副帅范文虎丢下主力,乘船逃走。】
【近十万士兵被扔在日本,群龙无首,在日军的攻打下很快溃灭。】
【元军士兵大部被屠杀,少数江南士兵被俘虏后成为奴隶。】
【连续两次大败,损失十余万大军,日本却连皮毛都没有伤到。】
【公元1283年,气急的忽必烈命阿塔海为日本省丞相,与彻里帖木儿右丞、刘国杰左丞募兵造舟,准备三征日本。】
【御史中丞崔彧、淮西宣慰使昂吉儿上疏言劳民太甚,请求暂缓,再加上江南出现动乱,第三次征日遂作罢。】
【日本也成为亚洲地区唯一未向蒙古人称臣的国家。】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看了半天,才从那几个“小鬼”身上看出端倪。
“倭奴国?”
刘庄则是注意到那几人腰间的武器。
“他们的铸造能力已经达到这种程度了吗?”
刘秀闻言,也将注意力放到那几柄奇怪的兵刃上。
“长且狭窄?”
“这只能用刺啊?但看弧度又像是刀……”
“奇怪。”
……
大隋。
“宋朝的威力可真大啊……”
杨坚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扔下就跑这种‘宋朝传统’居然还被带入元朝了。
他是真敢,忽必烈也是真敢用。
杨坚突然想到,莫不是因为见到的汉人都是这个模样。
所以他才分列四等吧?
……
“爹,倭国不是藩属国吗?”
“隋唐时,倭国一次次派出“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原进行全面学习。”
“其中不止有技术,还有文化。”
“到了两宋,特别是南宋的经济、贸易、文化、艺术、技术等高度发达,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
“茶道、花道等技艺,都被全盘学习。”
“对于他们而言,唐、宋完全是顶礼膜拜的对象。”
“在这种情况下,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就成了他们非常鄙夷的。”
“因为他们也受到华夷之辩的影响。”
“再面对唐人、宋人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得很谦卑。”
“面对非华人的时候,他们则以中华自居。”
朱瞻基一脸怪异。
“扯虎皮?拉大旗?”
“当时有不愿意臣服蒙古的南宋士人,就跑到那边去定居了。”
“而在元军对倭国两次征伐过程中,来自南宋的高僧和日本本土的僧众,应镰仓幕府之请,开展了大量的佛事活动,诅咒元军。”
“结果,还真来了两次极为罕见的巨大暴风雨。”
朱瞻基偷笑道:
“那元朝还挺背的。”
……
【公元1283年,忽必烈下令进攻安南。】
【元军长驱直入,攻占安南首都。】
【不过,由于当地气候炎热,蒙古人无法忍受,又因为安南游击队猖獗,所以蒙古人很快从安南撤兵,在撤兵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