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千古奇冤·尽忠报国!(2 / 5)

金兀术南下,把他从追进海道,要不是中国地大,他就去金国陪二帝了。”

“这就引起一个事实,战争是有风险。”

“既然有风险,那就只有议和了,这样他在龙椅上才坐得舒服。”

朱瞻基双臂一抱。

“这想法……好蠢啊。”

朱棣轻哼一声,也不回答只是继续说着:

“其二,打败金国收复失地又怎样?”

“二帝未死时,南宋上下念叨着迎回二宫。”

“徽宗死了,上下不提这事了,连岳飞都上密函请立太子了。”

“但宋钦宗还活着呢,打败了金国就势必要迎回钦宗,两個皇帝怎么并存?”

“先立太子又怎么样?夺权了不还是被废?”

“到时谁来当皇帝?”

“最后……”

朱棣想起洪武时期的往事,忍不住叹气道:

“只要北伐还在继续,那些手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大将就是皇帝的心腹大患。”

“大宋传统,就是严防军人权柄过重以威胁到皇帝的统治。”

“祖宗家法不可变啊。”

“金国威胁虽大,但南宋也不是北宋那个熊样了。”

“钦宗生还,也不是迫在眉睫的事。”

“但武将们是卧榻之侧啊。”

“五代之事才是宋朝皇帝最关心的事。”

“一切,都是为了屁股下的位置。”

……

天幕上。

明月当空。

篝火熊熊,烧成黑色的木头劈啪作响。

荒废的寺庙内。

岳飞用木枝挑着木炭。

周围环绕着部将,木柴燃烧的声音在寂静的夜中显得格外清晰。

透过空旷的寺门,岳飞看着门外的将士们。

人靡旗乱。

“这天下之事怎么到了这步田地?”

众人不言语,唯有一名将军看向岳飞,突然道:

“天下事,在相公处置!”

岳飞将手中燃起的木枝扔到篝火里,叹声道:

“只怕是我被天下事处置吧。”

……

南宋·高宗时期

“官家!岳飞早有反心啊!”

一群大臣在秦桧的眼色下立刻跳出。

赵构冷冷的瞥了一眼秦桧。

而此时的临安府。

众人看着天幕相互讨论着。

“还真不如……唉!”

一名戴着着二胜环的老汉叹了口气。

一旁的老夫子背负双手叹息一声。

“大宋啊……你把那二胜环摘了吧。”

“二圣……还不了了。”

……

天幕上的画面一转。

一名名穿布衣踏草鞋的百姓拦在大军面前。

一位老汉抓住战马的辔头,对面前的岳飞痛哭流涕道:

“岳相公!不能走啊!”

“我等顶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虏人人都知晓。”

“今日相公走了,我等不得活呀!”

岳飞握着老汉的手,勇武骄傲的将军红着双眼。

刚要说话之时,一名带着头巾的文人从人群中挤进来,直接跪地而拜!

“宣相!我等沦陷腥膻之辈已逾一纪也!”

“自伏闻宣相整军北来志在恢复,某等跂望车马之音,以日为岁!”

“今宣相先声所至之地,故土皆复!”

“丑虏兽奔,室家胥庆,谓脱左衽!”

“忽闻宣相班师,诚所未闻如此之事!!”

“宣相!宣相纵不以中原赤子为心,难道亦忍弃垂成之功吗?!”

岳飞闭上双眼,眼泪顺着脸颊滚滚而落。

仰天长叹。

“请圣诏!”

一名将领捧着诏书走到岳飞面前。

跪在地上的文人抬头看着那面黄绸诏书,顿时面如死灰。

岳飞展开诏书,哽咽道:

“诸位……朝廷有诏!我……不得擅留……”

……

【撤军令严重影响了岳家军的军心和士气。】【同时,京西百姓也闻讯拦阻在岳飞马前哭诉,岳飞含泪取诏书出示众人。】

【大军撤至蔡州时,又有成百上千的人拥到衙门内外哭诉,有百姓、有僧道、有书生。】

【岳飞又以班师诏出示众人,大家都失声痛哭。】

【最后,岳飞决定留军五日,以掩护当地百姓迁移襄汉。】

【大军从蔡州南下,回到鄂州。】

【公元1140年七月二十七日,岳飞率骑兵二千,取道顺昌府,渡过淮河,前往临安。】

【绍兴十年的北伐,以宋高宗和秦桧的战略指挥,帮助金军重占河南之地,使宋军屡次大捷的辉煌战果毁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