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靖康之耻。(2 / 7)

样的人统治国家,这个国家未来命运已经注定了。

……

【九月初三,因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太原三军煮弓弩皮甲充饥,老百姓吃萍实草茭,甚至人相食。】

【坚守二百六十天之久的河东重镇终于陷落,副都总管王禀投水殉国,知府张孝纯被俘降金。】

……

{太原血战呢?一笔带过了?}

{基本跟张巡的孤城十月差不多,一样惨。}

{王禀,河南开封人,字正臣。行伍出身。曾参与镇压方腊,后从童贯征辽,败于白沟,宣和七年,金攻宋,童贯弃太原还京,留他为副都总管,统领宣府司兵守太原……}

{城破后,王禀率残军与金军巷战,几十人互相支援,互相搀扶。}

{退到太原西门,因护城桥锁链断裂不能出城,左右劝王禀投降,王禀怒斥:“我岂能因为怕死,而违抗天命,辜负朝廷!”遂引刀自尽。}

{王禀死后,尸首被完颜宗翰得到,因王禀的防守让宗翰损失惨重且太过刻骨铭心,完颜宗翰对着王禀尸首大声喝骂,并令金兵践踏凌辱,最后暴尸荒野。}

{太原城破后,金兵大开杀戒,无论男女老幼皆不放过,城中房舍皆被焚毁,太原城化作一片废墟。}

{更可怕的是,太原是在宋军的眼皮底下丢失的。宋军还有十几万大军在周围救援,却谁都过不去。}

……

大唐。

“太原……晋阳……”

李渊呆愣一瞬,随即双目赤红!

“那是朕的……龙兴之地啊!!!”

“兵呢?!将呢?!!”

“你们宋朝兵马为什么不过去!都吃粪土去了吗!”

“人呢!!!”

……

大唐。

李世民看着天幕。

他想到了张巡……

是了…他应该去看看这位毁誉参半的功臣。

他们都是国家脊梁,不死英魂。

而太原失守……

李世民从汴京之围的失利就看明白了。

宋朝的军事体制是彻底落后于金国。

他落后的不在于将领军事素养。

而是指挥系统的紊乱。

宋军调动资源要得到皇帝的允许。

而皇帝又受身边的宰执制约。

宰执还包括主战派和主和派。

在一系列的扯皮中,几乎不可能做出及时的决策。

而地方将军又很难有权力调动起全局资源来组织一场战争。

所以,即便有援军,也打不过金军。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收拾好仪表,看了眼天幕。

“高将军,张巡等人到哪了?”

高力士恭敬答道。

“圣人,昨日来报,已过潼关。”

“最晚明日也就到了。”

李隆基背负双手,长叹一声。

“到了以后,立刻知会朕……”

“朕要降阶而迎。”

……

大宋·太宗时期

“吸!呼!”

“吸!呼!冷静!冷静……”

赵匡义开始正面面对问题。

军制必须要改了。

这帮文人没一個会打仗的。

不但不会打仗,还容不下会打仗的。

这一切问题都源于军制。

而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每一位将军都只是一路兵马的将领,指挥不动其他的兵马。

就算设立一个更高级的统帅,所有的下级将军也不把这个统帅当回事。

因为他们除了受这个统帅领导之外,还有无数层级领导的节制。

“要节流啊……”

……

【十月,完颜宗望率东路军越中山府,攻陷真定府。】

【此时,李纲被贬,种师道病死,宋钦宗再派康王赵构与王云为割地请和使,前往金军大营乞和。】

【赵构行至磁州,守臣宗泽力劝他不该冒险北上,他应相州知州汪伯彦之邀只身南下。】

……

{过河!过河!过河!}

{宗泽啊……}

{必须要说明一下宗泽为什么在这里。}

{宋徽宗赵佶启动海上之盟,联金灭辽,这个决策是当时最大的政治话题,宋廷向整个官场寻求意见。}

{宗泽上书反对,这等于和六贼唱对台戏,他自知不免,索性到庐山避世隐居。}

{靖康元年,金军第一次围攻开封,宋廷派宗泽充任和议使。}

{宗泽慨然领命,临行前声称“是行不生还矣”哪怕死在金营也不损害国家利益。}

{宋廷慌了,这样的人会把议和搅黄,于是没有派他去。随后宗泽被外放知磁州,一待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