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天下物贵之时!(2 / 3)

汉早玩崩了。

而宋朝……

“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朝代?”

他们完全不想千秋之后的事吗?

只要不是从五代变成六代就万岁?

……

{在产能有限的农业社会里,农人们要承担多么沉重的税赋压力啊。}

{从历史的典籍中,我们多数只是看到士大夫的雍容,而难见平民的苦难。}

{但我们考察历史,不应该只局限于那些看似同一脚本的宫斗故事,而应注意到民间的实际情况,因为,许多政策的产生与存在,都是以民间现状和诉求为推动力的。}

{这一点作者做的不错,好评!}

{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好想说一句你臭不要脸!}

{对于土地自由买卖这点,其实无法简单评价其对错,参考唐代租庸调制的发展脉络也能知道,公平分配土地在实务上不易操作且难以持久。}

{均田制往往是比较偏于理想化的。}

{所以说冯太后和孝文帝是真的了不得。}

……

【“自西北用兵以来,国库虚竭,民间已十室九空……天下之民,皆厌倦赋税劳役之烦,民不聊生,甚至有父子夫妇一同携手投井而死者”】

【西北战事导致财政每年入不敷出,赤字在三百万贯以上。】

【朝廷为解决军费问题,扩大征税范围,凡百姓所有,无一不征。】

【庆历年间与景德年间相比,各项税收大幅度增长。】

【商税由四百五十万贯增加到一千九百七十五万贯。】

【酒税由四百二十八万贯增加到一千七百一十万贯。】

【盐税由一千二百三十三万贯增加到四千四百万贯。】

【与此同时,朝廷大量铸造劣质钱币。】

【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为五十万贯,宋仁宗庆历年间增加到三百万贯,六倍于太平兴国年间。】

【钱币贬值引起物价上涨,以致庆历年间成为宋朝历史上第一個天下物贵之时!】

……

大宋·真宗时期

拿着酒壶的手正在颤抖。

“小……小娥……”

赵恒的声线都飘了。

刘娥的魂被赵恒叫了回来。

一股时不我待的急切感充满于两人心中。

……

大宋·仁宗时期

后苑内一片死寂。

赵祯扶着案桌安稳坐着,双目则微微垂帘。

一众大臣则低头不语。

这些事情赵祯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

但范仲淹的改革触及到了天下士人的利益!

太祖的那块牌子一直在太庙里供奉着。

太宗的那句与卿等共治早传遍了天下!

士子十年寒窗苦读为了什么?

赵祯心里满是愁苦。

这皇帝……是一点也不好当啊。

……

大宋·神宗时期

大殿之上,司马光指着王安石满心悲愤道:

“你也看到了!天下百姓税赋重了多少倍!”

“你口口声声说民生为第一要事!”

“但你的青苗法却处处有隐性增加税赋之事!”

“天下财富是有定数的,不在民间就在官府!”

“当今天下最苦的是农民,他们苦身劳力,粗衣粗食,还要向官府交纳各种赋税,负担各种劳役。”

“收成好的年代,还要卖掉粮食以供官家,遇到凶年则流离失所,甚至冻饿而死!”

“他们受得起你这等新政吗!”

“你怎么保证县官不会靠权柄放钱收息!”

“你怎么保证!”

王安石沉默一阵,抬头看向司马光。

他感激对方一开始对自己的帮助。他明白二人都想让大宋更好。

只是他想快一点,对方想慢一点。

但如今大宋慢不得了!

“天下事如弈棋,应该分清楚哪步为最重要,才能得胜。”

……

【宋初,每公石米价为一百九十文,庆历年间上涨到二千九百零二文,是宋初米价的十五倍。】

【连士大夫们都感到方今物贵,叫喊衣食不足。】

【由于赋税繁重、物价飞涨、百姓贫困,事变之事逐年增多。】

【仅庆历三年(1043年),就发生了京东王伦、京西张海、湖南瑶族三次具有一定规模的民变。】

【朝廷连忙调兵镇压,京东、京西民变数月不能平息,瑶族民变坚持达五年之久。】

【天下哀叹:“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天下祸患,岂可不忧。”】

……

大宋·文宗时期

赵匡义扶着案桌缓缓坐下。

额头上斗大的汗珠不停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