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澶渊之盟(2 / 2)

帝会不会打死他

打死他但也没关系,我怎么办啊?

“唉”

还好,那只会发生在另一个世界。

澶州城当年地跨黄河南北,有南城与北城之分。

宋真宗总算来到南城,但又不敢渡过黄河。

寇准与殿前都指挥使高琼请求渡河,善于迎合皇帝旨意的签书枢密院事冯拯训斥老将高琼。

高琼出身粗人,虽善战,却不识字,对只会做文章,不能办实事的文臣早就憋一肚子气。

他嘲笑冯拯:“君何不赋一诗咏退敌骑?”

说罢,高琼命卫士将宋真宗乘坐的车子推上渡船,渡过河去。

十月二十六日,宋真宗终于登上澶州北城门楼,将士军心大振,立刻反攻辽军。

而此时,辽军先锋大将萧挞凛在开战前出阵视察地形,被宋军用床子弩一箭射死。

萧挞凛是智勇兼备的辽军主将,他的死令辽军的士气一落千丈。

就是他在雍熙北伐中俘了杨业。

这武器射程和准头都开挂了!

这个萧挞凛死的很有意思,他低估了宋军的实力,死的很不小心。

萧太后为了为了稳定军心,将此事瞒了很久。

而宋军放箭的人也不知道对方的来历,只看见对方有个身披皇家服饰的人就连放数箭,结果把辽军大统领射死了。

这可能是我看了这么多,唯一一次显示出历史偶然性的事件了。

这一趴真的也是现在的编剧都不敢这么写系列

额其实一开始没射死

不重要!重要的是多好的机会呀!啪!没了!

宋、辽双方在澶州相持了十余日,军事形势本来对宋军相当有利。

边将王超在辽军背后,宋军又在澶州城下射死辽军统帅萧挞凛。

萧太后唯恐腹背受敌,于是秘密派人来求和。

宋真宗早在亲征那的一天就暗中派遣曹利用前往辽营议和,只是战事不明,曹利用被留在大名府没有到达辽营。

此时辽国主动提出议和,宋真宗再次派曹利用前去议和。

公元1004年十二月十二日,宋辽两国与澶州签订盟约。

宋与辽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萧太后为叔母。

宋每年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作“岁币”

双方罢兵,各守旧疆。

这便是终结了大宋与大辽之间二十五年征战,双方得享百年和平的“澶渊之盟”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