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下来的开支,杨坚也有合理、积极的安排。】
高祖皇帝增进士与明经两科。
那九品中正制还是不出现为妙。
“啥?朝廷对四岁以下的幼儿提供补助?”
【而最合理、最积极的做法就是“轻赋”,减轻百姓负担。】
【那三分之二没有继续任官的,很大比例是世家大族成员。】
如此一来,地方官员从此只能由朝廷派任了。
“这好好的,叹什么气?”
对待百姓,则减免税赋,收取民心。
【地方三级制演变得不合理了,他就改成二级制。】
两个年过花甲白头翁欢喜的对视一眼。
……
【看到不合理的安排就要改。】
听着这话,独孤伽罗也默默无言。
『隋文帝·杨坚』
从郡国守相到县令、县丞、县尉等官,均不许用本郡人。
那换到别的地方去当然就没有那么大的权力,也无法抗衡朝廷了。
实在是不服教化,不明礼仪,还喜欢搞地方经济!
建康都摧毁了!
不用服徭役了!
“这中丁的年龄也改了!改成二十一了!”
他确确实实的体会到了其雄才大略。
【原来的身份差异和考试客观标准间有了冲突,他就在贡士制中制定“投牒自进”或“怀牒自列”的办法,让一些得不到推荐的人,可以自己报名参加考试。】
自南陈平定后,对待皇族以抚慰为主,处罚为辅。
【隋朝的人口迎来了井喷。】
【所谓的废乡官,是因为南北朝末年“州官”“府官”双制并行。】
【而在行政制度上另外一项重要改革,则是“废乡官”和恢复汉朝的“本籍回避”制度。】
府官则是因应军事统一节制所需。
……
“高祖文皇帝。”
开皇之治的一条龙服务。
……
……
世家子弟不得在自家有势力的地方当官。
而聚集起来的百姓们则一脸的难以置信。
【再到“废乡官”,使原本南北两个朝廷所任用的官员减到了只剩下原先的三分之一。】
而本籍回避,则保证了派任时不会把人派回他的生地、籍地去当官。
杨坚看着天幕,突然叹口气。
既然这样,不如就废了州官留下府官。
【公元581年,隋朝有四百六十万户,两千九百万人。】
【于是原本是为了在世家大族内部因应官位减少、竞争加剧的筛选制度,逐渐变成了朝廷对世家大族以外人才开放的契机。】
画面一转,
杨坚的身影再次浮现。
“文帝啊!这你不高兴?夸你的!”
【这就形成了地方里既有州官又有府官的现象。】
隋文帝开科举先身。
【本来是一民一军两个系统,一个是日常的,一个是应付特别状况的。】
大汉·景帝时期
刘启一脸开心又一脸郁闷。
但那些地方豪强势力……
【这些制度都发挥了抑制世家大族势力的作用。】
大隋,
朕,命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
……
这帮豪强怎么还这么顽固!
杨坚有些恼火。
而国家人口增长,朝廷收入连带增长,每个人的平均负担也随之下降,由此形成正循环。
然后天降“猛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