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因确定受刘存控制的这些武人,皆未进入正式殿试环节,所以他把像上官云飞、秋若星、李猛、高平这些人皆被排除。
陈元私下找到其他人,并发表事先声明。
“明日,你等皆要接受陛下重新检阅,也是陛下格外给的一次机会,我希望你们能说实话。”
陈元声音抬高八度,继续往下说。
“比如你们当中,有没有人投靠他国嫌疑,我想我的话,说得足够清楚。”
陈元一番强调后,那些受了控制的武人,各自心中打鼓。
他们未想到此事竟被皇帝知晓,并且派出陈元调查。
“什么,我们当中有人投靠敌国?”
“是谁?马上站出来,别成为我们武人的耻辱。”
“就是,不要因为几条臭鱼烂虾,影响大家得来不易的机会。”
这时那些被迫同意合作的人,开始脸红发烧,其中道理他们何尝不懂,但是在亲情面前,他们内心天平还是有所倾斜。
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不能全怪他们。
只因大乾朝的制度决定了,天下只是顾氏一脉的天下,而非百姓之天下。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死守气节二字。
有人把亲情看得更重,无可厚非。
终于这些人鼓起勇气站出,他们承认有迫不得已的苦衷,才做出此等错事,并求原谅。
陈元让他们起身说话。
“我能明白你们的处境,而且我已答应卢方和冯勇等人,很快会一并解救你们的亲人出来。”
刚才还在咒骂的一些人,闻听真相,当场愤怒。
“陈大人,你只要发句话,我们第一个去营救。”
“虽说他们行为不可原谅,但若换成是我们,未必不会做这样的选择。”
他们虽是武人,却非一味的莽。
陈元摆手,示意大家安静。
“会有这样的机会,让你们施展,因为我用不了多久,就会出使许国。”
众人充满期待,誓言一定要把人一个不落地救出,大乾子民怎可沦为许国人的奴仆。
陈元处理完这件事情,马上找到顾清音商议此事。
他必须尽快成行。
“阿姐,我现在必须速回平阳县,将那批接受训练的人带来京城,然后进行特训,组建一只军队。”
顾清音问陈元,为何这样急。
陈元表示,此事迟则生变。
“阿姐,此番只要能凑够数千人即可,剩下的人手,我可暂时与郑国方面借。”
此话一出,顾云奇发出疑问。
“先生何以肯定,郑国人一定肯借兵与我们?”
陈元自信地回答。
“因为利益。”
“眼下,为了完成营救计划,并顺利接收粮食,我认为牺牲一到两年贸易税收,也值得,毕竟眼下我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的骑兵。”
按各国外交传统,凡是通商的国家,皆要收取一定比例的贸易税。
比如郑国出产的玉石,流入大乾后,朝廷会加一部分税赋在其中,反过来也一样。
顾清音想了想,觉得此事可行,而顾云奇现在还处于成长期,他对于一些大事,全听姑妈的自然也点头同意。
“好,朕便静候先生佳音。”
“朕亦希望,沦落在外的大乾子民,得以早日归来。”
陈元这时抓紧办理此事,同时心中想着,若非顾云奇生于这样的时代,他应该算一个合格的守成皇帝,至少他心中装着万千子民。
只可惜顾云奇时运不济,遇到这样一个多事之秋的时代。
陈元很快找到郑国使臣程立,并直说来意。
程立听完事情经过,未想到许国人这次把事情做得这么绝,同时又因陈元给出的优惠实在诱人,他没理由反对,但是事关重大,他要修书与郑国君主知道,才能最终定下此事。
陈元愿意等。
而等候的这段时间,陈元直接回了平阳县。
平阳县此时,已初步培养出五百人精通骑射之术,虽然人数不多,但是陈元知道这些都是自己人。
他们都是陈元千挑万选出来的。
陈元在平阳县这段时间,并非无所事事,一点也不管训练基地之事,而是随时在暗中把关。
陈元把这五百人凑齐,开始誓师。
这些人听说许国人如此龌龊,人人义愤。
“陈大人,你下令吧。”
“我们全听你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现在也学得差不多了,正好可以真刀真枪地上战场。”
陈元听后摇头。
“不不不,你们现在还缺少经验,更何况这次咱们要借郑国兵马一用,你们只要学习更多经验即可。”
……
郑国。
国君南宫宇收到程立书信,思忖再三,他拍板决定,这次可以与大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