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新的怪物诞生了(2 / 3)

比如方才,汲黯回想起的那句‘考场如战场’,便是刘荣结合后世经验,以及科举的本质,所推断出来的未来景象。

刘荣清楚地记得,在两千多年后的新时代——别说是决定能否跻身体制的公务员考试,又或是所谓决定‘一生命运’的高考了;

就连一场为了获取驾驶证,而参加的驾驶技能考试,都能在考场外引发一轮围观。

有那么一段特殊时期,刘荣家乡的驾驶资格考试,甚至有过规定的通过比例,类似于‘无论多少人参加考试,都只能通过一半’之类的潜规则。

于是,考生们为了打败竞争者,开始无所不用其极的一边提升自己的硬实力,一边为竞争者们制造麻烦。

什么举报身份造假,又或是举报‘昨晚他肯定喝酒了’之类,都是最低级的小儿科;

刘荣曾听说过有一个人,为了能顺利通过考试,便以‘镇定药物,吃了就不紧张了’的名义,给其他考生兜售违禁品!

如果那般不择手段、没有下限的竞争,都不能算作是‘考场如战场’的话,那刘荣就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考试,才能被称之为‘考场如战场’了。

除此之外——除了科举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大概率会形成的文化场景外,刘荣还和汲黯深入探讨了科举推行后,官僚群体逐渐壮大的问题。

而这,也让汲黯愈发感觉到无所适从的同时,更无比直观、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所学的黄老之学,似乎真的越来越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曾几何时;

准确的说,就是在太祖高皇帝,继始皇嬴政后再度统一天下,并建立汉室的那个时候。

当时的黄老学,几乎是全天下人的宠儿。

无为而治?

——妙啊!

道法自然?

——绝绝子!

就这么干!

黄老咋说,咱就咋做!

无他;

唯划算耳。

那段光辉岁月,几乎是每一个学习黄老学说的年轻文士,都遐想、憧憬过成千上万次的过往高光。

却很少有人想明白:那段高光,并不源自于黄老学本身有多先进,而仅仅只是因为当时的汉家,实在是太过于彻底的一穷二白;

除了最省钱、省事、省力,同时又不至于对底下完全放任不管的黄老学,汉家实在找不出第二个学说,能作为当时天下的所谓‘执政学派’了。

法家?

刚把秦忽悠到二世而亡了不说,张口闭口就是改革、就是要钱。

哥们儿开国皇帝之身,愣是没过几天安生日子,到处奔波平乱,你跟我说改革、变法?

也不是不行——朕在精神上支持你;

只要你愿意自掏腰包,那别说变法了,你就算是变性,朕也依旧把你当成为国为民的大忠臣。

什么?

没钱?

巧了,朕也没钱。

非但朕没钱——如今天下,就没几个人手里有钱……

至于~儒家?

懂得人都懂。

但凡有点上进心、雄心壮志,并对底层民众的疾苦有所了解的帝王,就不会觉得儒家是什么好东西。

更何况儒家要搞得,是地主乡绅为主导的‘家国天下’;

王朝末年,中央威信力下降,天子变成泥塑雕像,儒家着重达成这一伟大目标,那倒也罢了;

王朝新兴,开国皇帝尚还健在——尤其还是刘邦这种重度儒黑的开国皇帝在位,儒家想搞家国天下、乡绅经济?

不过是嫌帽子里的‘天子尿液’不够多罢了……

说到底,黄老学之所以能在那个特殊时代,毫无悬念的成为汉家的执政学派,就是因为黄老学所提倡的理念,是汉家当时唯一用得起的理论体系。

除了黄老学‘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咸鱼式治国,其他任何一种治国方式、理念,当时的汉家都用不起。

黄老便宜;

汉家穷。

双方一拍即合,这才完成了那场史诗级别的‘同流合污’。

然而,当时间来到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来到汉家第七位天子、老刘家四代子弟刘荣在朝,情况却早就今非昔比了。

——黄老依旧便宜;

但汉家不穷了。

没钱有没钱的过法,有钱有有钱的过法。

虽说即便有了钱,汉家也依旧可以过勤俭节约的日子,但汉家——或者说是刘荣,显然是有些‘飘了’。

准确的说,是从太宗孝文皇帝后期开始,汉家的皇帝,就开始不再满足于以最低的成本,维持政府最基本的运转,从而最大限度节省开支的执政理念了。

——想当年,朕父祖没钱,不得已用黄老无为而治天下,与民休息;

到如今,朕父祖多年积累,府库早已无比充盈!

手握如此财富,若还是继续无为而治、与民休息,那朕父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