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北军将士,最终攻破的,恰恰是少帝刘弘所在的未央宫!
咋?
合着刘氏左袒的‘刘’,就不是少帝刘弘的‘刘’了?
所以,当长安城内发生暴动时,长安城各处城门才会第一时间关闭。
之所以要关城门,防的,却不全是——甚至不主要防叛军的外援;
而恰恰是防平定暴乱的主要力量:南、北这两支禁军!
如此一来,情况就变成了:长安城内发动暴乱,各城门第一时间关闭,汉室中央即需要南北两军尽快入城平叛,同时又要尽可能谨慎的放南北两军入城,以免这两支禁军,再度成为政变者利用的武装力量。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两支禁军需要在城门外等候‘审核’,等审核通过了才能入城。
故而,刘荣才会说:如果长安城内真的发生了声势浩大的政变,那叛军会有一成的概率成功。
——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制度的不完善。
其二,则是如今汉室盛行的贿赂之风。
早在尚还只是皇长子,连太子都不是的时候,刘荣就已经见识到了这个时代,贪污之风究竟有多么猖獗。
一个太监,但凡有点权柄,你不给他送钱打点,他就敢给你上眼药!
记住:这话,是曾经的皇长子刘荣说的!
反之,你给他塞钱,他虽不会再坏你事儿,却也会到处消费你的声誉——逢人便说:瞧,皇长子给的;
连皇长子都得给我塞钱、都得给我三分薄面,你又是个什么东西?
禁中尚且如此,出了宫门,那更是不得了。
你去拜访某个权贵,若递上拜帖时,不顺带给门房塞点钱,人家不搭理你都是轻的;
说不定人家门房,把这事往权贵那儿一说?
嘿,你猜怎么着?
人家权贵能跟你翻脸!!!
为什么?
因为你看不起他的门房,岂不就是看不起他?
打狗还得看主人呢!
再者说了,我一个权贵,屈尊降贵见你,图的不就是你能给我带来好处?
结果你连我的门房都不打点——连我的门房,都无法从你这儿拿到好处,更何况是我?
这,也还只是私交层面的。
到了官面儿上,那画面,当即就要再丑陋三分。
旁的不说,就说一点。
——先帝年间的丞相:故安侯申屠嘉,最为天下人称赞的品德,是两袖清风。
是的;
当朝丞相,整个华夏统一政权的国务园总理,常务副皇帝,最为人称道的品质,是不收受贿赂。
离谱不?
一项官员最基本的素养,成为了百官之首享誉天下的唯一依凭。
就好比后世那句话所说的:在妖魔横行的世道,平庸就已经足够优秀;
同理——当贿赂之风成为常态时,清廉,居然也能成为为人称道的高尚品质……
之所以要提及汉家由来已久,且愈发猖獗的贿赂之风,是因为城防这个东西,向来都是非此即彼的两个极端。
——要么戒备森严,蚊子都飞不进去;
——要么松垮糜烂,从头烂到根儿里。
在华夏封建历史上,几乎从来都没有过一座‘城防即不完全森严,也不彻底松垮’的城池。
而贿赂之风盛行,以至于皇宫里的太监们,都敢向皇子——乃至太子伸手要好处,就意味着但凡有心,便必定有人能把同样的金银财宝,花在官员、城门卫,乃至禁军将帅身上。
在刘荣看来,这第二个隐患,比第一个都还要更严重。
毕竟禁军进不来长安城,仅仅只是时间、时效问题——哪怕第一时间进不来,也早晚都是能进来的。
但贿赂之风,却足以让长安城的城门,变成只有叛军外援进得,禁军却进不得的单向阀;
足以让长安的重中之重:武库,成为叛军迅速壮大力量的根基;
若是以帝王的角度,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的话,甚至就连宫门,也未必不会被叛军靠行贿、送礼的手段,给硬生生用钱砸开。
这,是刘荣认为在长安发生变故时,反动分子就算无法颠覆汉家宗庙社稷,也有两三成机会让朝堂中央头疼,在长安大肆搞破坏,最终也只是被堪堪平定的原因。
——贿赂成风。
而第三点,便是刘荣眼中,存在于汉家现存‘九卿’体系当中的第三个怪胎:冗杂的禁卫。
还是那句话:禁军存在的意义,除了震慑反动分子之外,便是在反动分子发动暴乱时,迅速出手平定暴乱。
而冗杂的禁卫体系,以及又臭又长的责任划分、从属关系,使得这个原本应该像后世的消防队般,接到消息就迅速‘出警’救火的机动武装力量,无法发挥自己本该具备的效能。
就好比先前所提到的那个例子;
长安发生变故,城外的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