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盐铁(3 / 3)

说好,有人说坏,更多的,自然还是持观望态度。

——再看看吧。

——无论是好是坏,都别纯靠猜;

若是好事,那就等刘荣做出些像样的好事儿出来,比如减免赋税,又或是提高官员俸禄之类,大家再歌功颂德不迟;

反之,若是坏事,那也不急着杞人忧天,等刘荣真做出什么不像话的事儿,东宫自有两位太后‘规劝’误入歧途的少年天子。

随着这一看法成为主流,汉家朝堂内外对于少府内帑——尤其是经刘荣之手、有刘荣干涉其中的少府内帑事务,都基本是拿着放大镜细细查看。

无论刘荣是好是坏、刘荣掌控下的少府内帑是在变得更好还是更差,这些人都似乎要找到什么不容置疑的证据,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也正是在这种级高强度的‘凝视’当中,刘荣在送走匈奴使团之后,毅然决然开始了自己针对汉家中央财政的第二步规划。

——盐铁!

早在五年前,吴楚七国乱平,先帝皇五子获封江都王时,刘荣就已经在为这一天暗中布局。

尤其是在吴楚乱平后不久,顺利太子监国之后,刘荣更是将包含江都国在内的整个原吴国版图,都纳入了自己心中的‘天子荣专属经济特区’。

这块经济特区,不同于后世那些繁荣、先进的代表性区域;

——这块地区对刘荣最大的意义,便是盐铁!

荆吴多铜矿,又有近半的国境线临海;

故而,在曾经的吴王刘濞手中,吴国的冶铜业、渔盐业,让吴国成为了整个关东最富庶——比背靠天子的梁国、坐拥工商之利的齐国,都还要更加富庶的大国、强国。

凭借铸钱、煮盐之利,吴王刘濞甚至一度减免了吴国百姓全部赋、税!

作为吴国百姓,一年到头非但不用向官府上缴哪怕一枚铜钱,反而还会因为种种原因,得到官府发放下来的赏赐!

也正是因为这个基础,无处之乱爆发时,吴王刘濞才能‘说到做到’——说尽发国中可战之男丁,就真的发动了吴国几乎所有男人。

不过当时的吴国,冶铜只是为了铸钱,制盐也都是通过卤制。

而刘荣想做的,则是以冶铜业为基础,尽快发展起钢铁产业!

至于盐~

作为穿越者,刘荣实在是想不到还有什么东西,比制盐都还要更容易、更没有含金量的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