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请周亚夫开始表演(3 / 5)

的第一顺位继任者。

?6?9?6?9所以,要想坐上御史大夫的位置,成为丞相之位的第一顺位继任者,就得先在内史任上证明一下自己——证明自己能做好‘关中的丞相’。

?6?9?6?9做得好‘关中的丞相’,才有成为整个汉家的丞相的能力。

?6?9?6?9除此之外——除了在内史任上证明自己,能做好‘关中的丞相’之外,内史要想升任御史大夫,也同样要等职务出缺;

?6?9?6?9而要想成为内史,除了同样要等内史职务出缺外,还要先成为九卿。

?6?9?6?9做了九卿,并且做出了成绩,甚至还要展露出相宰的潜能,才有资格小升半级,成为九卿之首的内史……

?6?9?6?9这么一连串前置条件算下来,先做九卿,再做内史,然后升御史大夫,最后再等丞相老死——于此同时,还要祈祷不会有人意外杀出……

?6?9?6?9毫不夸张的说:这一套职务轮转流程,完全是以‘丞相老死/被罢免’为启动信号的。 ?6?9?6?9

?6?9?6?9——现有的丞相没了,御史大夫才能去掉‘亚相’的‘亚’字;

?6?9?6?9——御史大夫做了丞相,证明过自己能做‘关中的丞相’的内史,才能递补为御史大夫;

?6?9?6?9——内史做了亚相,九卿其他位置的人,才能角逐空出来的内史一职……

?6?9?6?9而这套运转流程中,唯一可能让御史大夫,无法如愿去掉‘亚相’的‘亚’字的,则是汉家另外一个政治传统。

?6?9?6?9凡丞相正常离任(过去基本是故老任上),都是可以在离任之前——即临终之际,向天子举荐自己的继任者的。

?6?9?6?9绝大多数情况下,天子也会采纳这个人选。

?6?9?6?9至少有汉以来,还没有发生过丞相辞世前举荐的人,却没有被天子拜为丞相的先例。

?6?9?6?9在这个前提下,一旦丞相离任前举荐的人,不是现任御史大夫,那便是御史大夫们最担心的‘有人意外杀出,抢了我的相位’的状况。

?6?9?6?9意识到这一点,百官朝臣又纷纷将各异的目光,撒向东席次坐的御史大夫:开封侯陶青身上。

?6?9?6?9能力一般,德行一般,哪儿哪儿都突出一个中庸。

?6?9?6?9若单只是如此,那倒也没什么。

?6?9?6?9——当年,北平侯张苍被先帝罢相,先帝拿出申屠嘉这个备选方案时,朝野内外也都觉得御史大夫申屠嘉怎么看怎么平庸;

?6?9?6?9好歹比起当年,仅仅只是关内侯的爵位,还得先帝临时进封为彻侯,才能顺利拜为丞相的申屠嘉,陶青至少本身就是彻侯。

?6?9?6?9但让此刻的陶青,不免有些忐忑的是:陶青这个御史大夫,是当今天子启当年,专门给内史晁错找的提线木偶……

?6?9?6?9天子启要削藩,内史晁错冲锋陷阵,却无法仅凭一己之力,与身为百官之首,却反对《削藩策》的丞相申屠嘉抗衡;

?6?9?6?9于是,天子启就给晁错找了个提线木偶:御史大夫陶青。

?6?9?6?9以九卿之首+亚相的组合,才勉强得以和丞相申屠嘉分庭抗争,从而顺利推动《削藩策》。

?6?9?6?9而现在,晁错已经身死,申屠嘉告老在即。

?6?9?6?9最有资格成为申屠嘉继任者的御史大夫陶青,却曾经在晁错的指挥下,对申屠嘉发起过疯狗般的撕咬……

?6?9?6?9“丞相心意已决,朕再三挽留不得,便也不再强求了。”

?6?9?6?9“——丞相先前说,在长安呆习惯了,希望可以在离任之后,继续留在长安。”

?6?9?6?9“既然要留在长安,还希望丞相,不要推辞太子太师的职务。”

?6?9?6?9···

?6?9?6?9“太子太师,名为‘太子师’,实际上却并不需要日日教导储君。”

?6?9?6?9“丞相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会承担不了这个职务的职责。”

?6?9?6?9“——就当是朕这个凉薄之君、暴虐之君,给老臣的最后一丝礼遇吧……”

?6?9?6?9“在丞相这样的老臣身上,我汉家的储君,也总能学到点什么……”

?6?9?6?9天子启此言一出,殿内百官公卿也终于得出结论:申屠嘉,真的是要乞骸骨了。

?6?9?6?9而且,是以‘正常离职’的性质乞骸骨,而非被罢免!

?6?9?6?9意识到这一点,百官面色顿时就有些不大好看,至于御史大夫陶青,更是已经不再抱太大希望了。

?6?9?6?9——抛开陶青的能力、德行不说,单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