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暴君!(2 / 4)

被王后、诸王子连夜葬入王陵之中。”

?6?9?6?9天子启新元三年,东腊月初一。

?6?9?6?9未央宫,宣室正殿。

?6?9?6?9天子启负手屹立于御榻前,面色满是红润!

?6?9?6?9而在殿内,公卿百官、功侯贵戚,面上也无不带着喜悦之色。

?6?9?6?9便见御榻前,天子启微翘着嘴角,语带轻松道:“吴王刘濞弃军而逃,带亲卫数十遁走,渡淮水,入丹徒,想要前往东越。”

?6?9?6?9“东越王设计,取了刘濞首级,正快马加鞭,送来长安……”

?6?9?6?9听到这里,饶是已经收到了关于这些消息的风声,满朝文武公卿,也还是不受控制的呼吸粗重了起来。

?6?9?6?9——激动!

?6?9?6?9喜悦!!!

?6?9?6?9若非是在宣室殿,是在朝仪之上,不知此刻有多少人,会满怀激动的和同胞、友人拥抱在一起,激动地跳着绕起圈。

?6?9?6?9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身死,吴楚叛军主力溃散,意味着这场吴楚之乱,已经正式进入尾声!

?6?9?6?9而最终的结果,是长安朝堂仅花费三个月的时间,便平定了这场有过半关东诸侯参与其中,战火更波及大半个关东的叛变。

?6?9?6?9如何能不激动?

?6?9?6?9又怎么会不喜悦???

?6?9?6?9更让这些居庙堂之高的人精们激动不能自已的,是汉家从此往后,将再也不用头疼宗亲诸侯尾大不掉、藩王割据势力威胁朝堂中央!

?6?9?6?9有这场吴楚之乱做底子,有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这两颗血淋淋的人头摆在面前,从今往后,关东宗亲诸侯,将再也不会有违抗朝堂命令的可能!

?6?9?6?9如此一来,削夺诸侯王权力的一揽子计划,便也都可以就此提上章程……

?6?9?6?9“陛!”

?6?9?6?9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率先跳出来的,是御史大夫:开封侯陶青。

?6?9?6?9这位曾经奉诏配合内史晁错,应对申屠嘉‘拒绝批准《削藩策》’的亚相,显然生出了些野心。

?6?9?6?9——如今朝中,九卿之首的内史悬而未决,故内史晁错已‘故’;

?6?9?6?9三公之中,丞相申屠嘉老迈,就算不就此隐退,也顶多就剩三两年的寿数。

?6?9?6?9太尉周亚夫领兵在外,绝大多数功侯,也都在太尉周亚夫、曲周侯郦寄身边。

?6?9?6?9朝中有点分量的重臣,也就剩下老丞相申屠嘉,以及过去默默无闻,甚至甘愿做晁错的提线木偶,如今却隐隐生出心思,有意染指丞相之位的亚相:御史大夫陶青了。

?6?9?6?9对于陶青的意图,天子启显然也是有所预料。

?6?9?6?9虽然并不很排斥陶青‘想要争取一下丞相之位’的意图,但眼下,天子启却还有更重要的事。

?6?9?6?9“还请丞相,代朕拟诏。”

?6?9?6?9略带些庄严的话语声,打断了陶青还没喊出口的‘陛下’二字,也算是隐晦敲打了一下过于心急,甚至有些不尊重申屠嘉的御史大夫陶青;

?6?9?6?9待申屠嘉出身拱手,便见天子启深吸一口气;

?6?9?6?9负手屹立于御榻与御案之间,昂首挺胸;

?6?9?6?9那隐约带着些病态的眉宇之间,更油然生出一股睥睨天下的威严!

?6?9?6?9“朕听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6?9?6?9兵法中,更是有赏、罚当分明,并且应该从速的说法。

?6?9?6?9·

?6?9?6?9昔太祖高皇帝,慷慨的表彰有功劳、德行的人,而分封了宗亲为诸侯。

?6?9?6?9赵幽王没有后嗣,被除了封国,但太宗皇帝出于怜悯,而封幽王的庶子刘遂为赵王。

?6?9?6?9齐悼惠王的儿子,是哀王刘襄;哀王的儿子,是文王刘贤。

?6?9?6?9文王没有后嗣,论制,本当被除封国;

?6?9?6?9但太宗皇帝怜悯齐悼惠王,便遍封悼惠诸子于齐地,王国家、建社稷。 ?6?9?6?9

?6?9?6?9——让他们侍奉先王的宗庙,成为汉家的藩属,这,都是太宗孝文皇帝的恩德!

?6?9?6?9这恩德,可以与天地媲美,与日夜争辉!!!”

?6?9?6?9听到这里,朝中百官又如何听不出来:天子启,这是要为这场吴楚之乱,做下历史性的定性?

?6?9?6?9于是,众人纷纷坐直了身,挺直腰杆,竖起耳朵,满带着庄严,参与到了这必将留名史册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