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哗变吗?(3 / 4)

到天子启默许,甚至是口头许可的;

?6?9?6?9反倒是那骁骑校尉李广,再三违背周亚夫的军令……

?6?9?6?9“走,过去看看。” ?6?9?6?9

?6?9?6?9“我倒要看看这李广,究竟长了几颗脑袋。”

?6?9?6?9周亚夫话说的淡然,但即便是那平淡如水的语调,却也并不难让人听出杀意。

?6?9?6?9——军营之中,军令最大!

?6?9?6?9许多放在民间,只需要罚金、罚劳,更或直接就是口头警告、教育的罪责,放到军营中,都是动辄杀、枭!

?6?9?6?9更何况如今汉家,是为史家称之为‘汉承秦制’的刘汉,仍旧保有极为浓厚的古典军果住义(谐音)色彩。

?6?9?6?9除去最轻的军棍、军鞭,汉室军法倒数第二重的惩罚手段,便已经是‘杀’了……

?6?9?6?9“陇西李广,率麾下锐士三百,斩将夺旗而归!”

?6?9?6?9“速开营门,引我至太尉大帐领赏!!!”

?6?9?6?9当周亚夫阴沉着脸,迈着稳重的步伐走到营门内时,营外刚好穿来李广那极为粗狂,又隐约带点酒气的呼号声。

?6?9?6?9刹那间,周亚夫面色更一黑,脚下步子也更快了一分。

?6?9?6?9在将士们的瞩目下,走上营门一侧的竹楼,居高临下的看向营门外,正单手挥舞着一面叛军大纛的李广;

?6?9?6?9只那锐利的双眸,并没有在那面大纛上停留哪怕片刻,而是直勾勾凝望向李广目光深处。

?6?9?6?9“李校尉,当真是才气无双啊?”

?6?9?6?9“这才几个时辰的功夫,便又是翻出营墙,又是突袭吴楚贼子;”

?6?9?6?9“此刻,又是‘斩将夺旗’而归?”

?6?9?6?9“——有如此猛将,实在是我汉家之大幸~”

?6?9?6?9“我这个太尉,都有些想要在陛下面前,为李校尉多美言几句呢……”

?6?9?6?9恨不能溢出的阴阳怪气,自也没给李广装傻充愣的机会;

?6?9?6?9如是一语,周亚夫便稍昂起头,睥睨着营外的李广,静静等候起了李广的解释。

?6?9?6?9——在军中,别说是违背主将、主帅的命令,便是违背上官的命令,那也是上不封顶的重罪!

?6?9?6?9就好比一个管着五十号人的屯长,违背了上官:曲侯,也就是百长的命令,一旦坐实‘战时抗令’的罪名,那当即便是枭首示众,再悬尸于营门!

?6?9?6?9到了李广这个级别,尤其违背的还是当朝太尉,理论上掌管着天下兵马,实际上也差不了太多的太尉周亚夫的军令;

?6?9?6?9且不说影响有多恶劣,单就是这个行为本身,就已经够让李广的宗族,唱出那首‘听我说谢谢你’了。

?6?9?6?9按理来说,被当朝太尉逮了个正着,又明着指责‘违抗军令’,李广再怎么有胆魄,也总该有些心虚和慌乱。

?6?9?6?9但出乎所有人——甚至都有些出乎周亚夫预料的是:李广非但不低头,还胆敢鼻孔朝天……

?6?9?6?9“周太尉难道是想说,我这斩将夺旗的大功,还不足以和违抗军令的罪过相抵吗?”

?6?9?6?9“又或是周太尉……”

?6?9?6?9“——习惯了做缩头老龟,眼里便容不下我这样有胆魄走出昌邑,去和吴楚贼子厮杀的忠臣良将?!”

?6?9?6?9气势丝毫不输的一番讥讽道出口,李广更极尽肆意的举起手臂,将那面大纛又扬了扬。

?6?9?6?9“我李广!区区一个骁骑校尉!”

?6?9?6?9“带着三百人,便斩了吴楚贼子的千长,还夺了贼军大纛!”

?6?9?6?9“——绛侯拥兵十万,官居太尉!”

?6?9?6?9“更为陛下委以宗庙、社稷之重!”

?6?9?6?9“不思冲锋陷阵,忠君报国,却在这鸟昌邑,连着挖了一个多月的战壕?!”

?6?9?6?9说到此处,李广只将手中军纛一扔,身旁的军士也适时扔出几颗由布袋装着的人头。

?6?9?6?9而后,李广便自豪的昂起头,将目光扫向营盘内。

?6?9?6?9“将士们!”

?6?9?6?9“我们,都是汉家的忠臣!”

?6?9?6?9“是奉了陛下之令,来支援睢阳城的梁王!”

?6?9?6?9唰!

?6?9?6?9“而不是来替太尉周亚夫,在这昌邑挖千人坟、乱葬岗的!”

?6?9?6?9猛然抬起手,食指直勾勾对向竹楼上的周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