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大人,你对一字旗投诚这件事怎么看?”
叶诚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清茶,然后询问道。
说实话,叶诚对这件事有些怀疑。
因为一字旗要投诚,应该是来找他,没必要去找越江巡抚王国安。
可是,至今一字旗都没有派人来找过他,这让叶诚心中有些疑惑。
“我听说了这件事,听说王巡抚正在和一字旗的首领正在谈判,好像谈判还比较顺利。”陶然之沉吟道。
“我总感觉这件事有古怪,一字旗的首领不来找我,偏偏去找王国安。”叶诚叹道。
“可能是王巡抚一直努力劝降一字旗的首领,他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陶然之道。
“也有可能。等江南的物价风波平息了,我回去一趟越江。”叶诚道。
陶然之突然皱着眉头,神色凝重的道:“叶侯爷,古泉府的粮价应该在两日之内就会稳定下来了,可是整个江南的粮价平抑需要一段时间。”
“我另有手段。我会将山罗国运粮一事刊登在报纸上,另一方面,对那些不法的奸商,我会加以惩治。”叶诚道。
“既然侯爷有安排,那我就放心了。”陶然之笑着点头。
两日后,古泉府的粮价基本稳定了,甚至要比涨价之前还要低。
受到古泉府的影响,周围几府的粮价也逐渐恢复稳定。
而叶诚在报纸上大力宣扬山罗国今年风调雨顺,有大量的粮食调入的消息,再加上叶诚让周晨大力打击不法奸商,在短短的五天内,江南的粮价应声而下。
粮价下跌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其他商品的价格也逐渐回落了。
叶诚看到粮价回落,趁机大量购进粮食,在各地建造义仓。
所谓的义仓,便是官府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然后在歉年卖出,平抑粮价。
原本大周是有义仓的,不过义仓年年亏空,十年前先帝便将义仓制度废除了。
因为有官员建议,让民间的士绅来办义仓,若是灾荒之年,官府可以向这些士绅借粮。
先帝这个人耳根子软,还真信了这个官员的话,废掉了义仓制度。
结果呢,造成了现在这个局面,这些士绅囤积居奇,官府找他们借粮,根本没门。
这个义仓制度还是要建起来,不然遇到粮食上涨风波,也不会像现在一样,还要使用计谋了。
陶然之说得没错,这些士绅真该杀!
这些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上次,叶诚已经打压过这些士绅集团了,可是很多人还死性不改。估计是想从粮价上找补回来。
这极大地影响了叶诚的计划。
本来叶诚是计划着一回来便拍卖出海执照的。
可是这物价上涨,出海贸易的利润降低了,这时候拍卖出海执照肯定卖不上什么价格。
贺宇鸣带着徐秋明、李桂芝等人也向叶诚诉苦。
自从物价上涨以来,出海贸易的利润直线下降,已经没有多少货船愿意出海了。
出海一趟获利好几倍,可是出海本身就是风险极大的事情。
出海遭遇风暴,船只失事,发生海难,或是遭遇海盗抢劫,时有发生。
如果将这些风险折算在里面,那出海的利润也是直线下降。
现在,徐秋明、李桂芝、何峰等人都在大周皇家商行,做得还算是不错。
夜已经深了,外面的蝉鸣声依旧聒噪。
此时正值夏天,也是江南最热的时候,虽然古泉城在海边,经常来台风,但是这段时间没有台风来,很闷热。
“夫君,这几天辛苦了。”
突然,书房的房门被人从外面推开,一袭百褶裙的叶渔从外面走进来。
绝美的脸庞上带着笑盈盈的笑容,那漆黑明亮的眼眸带着爱意地凝视叶诚的脸颊。
叶诚抬头看着叶渔,笑着道:“这么晚了,怎么不去睡觉?”
他伸手握住了叶渔修长而又白皙的双手,叶渔的双手因为长期握着兵器,手心有一层厚厚的茧,但是小手依旧很柔嫩而且很暖和。
叶渔顺势坐在叶诚的大腿上,笑眯眯的说道:“还好渔阳公主不在了,她要是看到我们这样会不会吃醋?”
前两天,长公主派来的人将渔阳郡主带走了。
虽然这妮子百般的不愿意,最后还是被强行带走了。
她不在,倒也清净,只是没想到,叶诚心中竟然有一丝不舍。
要知道,以前他可是对渔阳郡主喜欢不起来。
没想到她走了,心中居然有了一丝思念。
除了渔阳郡主离开外,步蝉烟也暂时离开了,她去落霞宗参加论道大会去了。
据说这次论道大会,有很多顶级门派的高手参加。
估计就是进行一些切磋和武道上的交流。
叶诚也想去,可是他手头上的事情太多了,等着他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