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黛卿不舍兄远行(1 / 2)

在那贾氏的族学里头,往昔薛蟠曾有两个极为亲昵的伴儿,一个唤作 ‘香怜’,另一个叫做 ‘玉爱’ 。

皆是眉清目秀、容貌不俗,在族学里也是‘风云人物’。

自从没了薛蟠疏解,又少了些银钱上的周济,他们的身心难免有些清苦。

偏巧这时候,瞧见了贾宝玉与秦钟,一个赛一个的风流俊俏,二人一下就起了心思。

自此,每日上学之时,虽说四人座位相隔,却八目勾留。

下学之后,或是设宴以表情意,或是借诗词暗传情愫,遥以心照。

四人自以为行事隐秘,旁人难以察觉,不料偏被几个心思敏锐的滑头看出形景。

不过寥寥数日,学堂众学子都开始在四人背后挤眉弄眼、指指点点。

或好奇打探,或争相攀附加入。

如此一来,学堂学风越发不靖。

说起这贾宝玉,警幻仙姑当初在太虚幻境中点他为‘天下第一淫人’。

可这 ‘淫’字,并非世俗所理解的那般污秽不堪的肉体放纵。

仙姑所言,乃是精神层面的 ‘意淫’,是宝玉对世间女子那份纯粹的深情与钟情,是他心底对女子由内而外的欣赏、怜惜与神往,是与生俱来的 ‘痴’意。

只是如今,处在这青春懵懂时期的宝玉,因着对秦钟人品相貌的满心钦慕,那份情谊渐渐生出了别样的滋味,超出了寻常友谊的范畴。

没了原书中薛蟠争风吃醋下的阻挠,尝过龙阳之好的香怜和玉爱,与贾宝玉、秦钟相处起来越发亲昵,行为也没了往日的收敛,愈发大胆。

就连贾宝玉身边的几个小厮,也被这股风气卷了进去,他们互相帮衬着打掩护,整日里玩得好不欢快。

族学里负责协助贾代儒管理的,是其孙子贾瑞。

这贾瑞平日里就唯利是图,胆小怕事,是个见钱眼开的主儿。

他得知了贾宝玉等人的事情后,不仅没有加以管束,反倒打着祖父的旗号,向他们索要好处。

收了银子后,便对族学里这日渐糜乱的风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其发展。

更是从未将这些事透露给贾府的长辈们。

……

有着上帝视角的林祈安,自然对贾家族学里的腌臜事儿门儿清,打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掺和。

如今贾宝玉被秦钟几人绊住,他只觉格外清静,巴不得他们长长久久这般厮混,将消息瞒好了,给自己留足回乡的时间。

江南之地,远离京城皇权,又被甄家把控着局势。

思量再三,他觉得还是将林黛玉留在京中更为安全。

且贾家也只是偶尔有些后宅矛盾,并无危险。天子脚下,他们也做不出什么有损家族名声的事。

如今也未到元春封妃,贾府缺钱花的时候。

回想起原书中,荣国府到了后期乱成一团,内忧外患不断。

林黛玉缠绵病榻,身边又没几个得力之人可用,即便如此,依旧将潇湘馆治理得井井有条,宛如那浑浊世间的一片净土。

再看看那人人称赞、端庄稳重的薛宝钗,她手下的奶妈子和贴身大丫鬟,竟在她眼皮子底下整夜聚众吃酒赌博,实在是有失体面。

可潇湘馆,却从未传出过婆子丫头夜间赌博或是乱嚼舌根的丑事,足见黛玉治家的本事。

眼看快到年底,林祈安将林黛玉唤到跟前,说出了自己近日打算独自下江南的想法。

林黛玉得知后,难免不舍,急切道:“不是说成为国子监荫生,考核过后,便能直接参加乡试吗?如此一来,明年秋日回原籍参加秋闱便可,何必这般着急?”

林祈安自然不能告诉她,是因为父亲明年恐有劫难,自己实在没时间安心在国子监修满学分,拿到乡试资格。

如今趁着贾家安逸,早日回乡,他也好帮父亲排除身边的隐患,护他周全。

“呦,原以为妹妹只精读诗书,不想对科考规则也门儿清。”林祈安先打趣一番,才可惜道:“可要是想要明年参加乡试,怕是今天开始,我日日去学堂点卯,也来不及拿到乡试资格了。

再说,咱家可是清流,爹爹也是一步步考到一甲的,我若因着荫恩走了捷径,往后高中,岂不是会被那帮寒门学子瞧扁了去?”

这话虽是玩笑之语,倒也符合当下国情。

如果情况允许,林祈安可太愿意走捷径了!

虚名而已,他可不在乎。

且说,国子监身为皇家最高学府,管理自然严苛,乡试名额也是有限的。

像他这种有事就打招呼旷课的做派,大多都是些无心科举,只想混个‘毕业证’好‘就业’的学子罢了。

只因他早前就计划了这时南下,才直接放飞自我,

所以,这也难怪他夺得班级魁首那日,赵序激动得失了分寸。

“谁让你平日里这般自由散漫,我就等着看你此去能不能蟾宫折桂。” 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