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还未开口,那一直挤不进林黛玉身边的贾宝玉就抢先说道:“你要去便自己去,叫林妹妹干什么?林妹妹还要和我们一道玩耍呢。”
三春姐妹听了,皆是一阵无语。心里想着,人家都这般明显地不搭理你了,你还这般上赶着讨没趣。
“自然是哥哥去哪儿我便去哪儿,莫非在这府里,外祖母都做不得主,反倒要听你的不成?” 林黛玉面带愠色,质问起来。
贾母本也不太想让林黛玉出门,女孩子家,没事儿往外跑算怎么回事儿。可贾宝玉这般胡搅蛮缠,倒叫她不好拒绝了,只得说道:“只是回自家院子看看,自然是使得。但你们年纪尚小,让你琏二哥哥陪着一道去吧。晚上记得早点回来,陪外祖母一同用饭。”
王熙凤在一旁也帮衬了几句,旋即便派人去通知贾琏套车。
林祈安对此并无异议,本打算带着妹妹回院子稍作收拾便出门。恰在此时,一个小厮在院外高声喊道:“宫里来人啦!”
贾母和王夫人一听,顿时激动得相互搀扶着,就要往外走。贾母对着众人说道:“定是元春丫头有消息传回来了,快都随我去瞧瞧。”
林祈安心下琢磨,贾元春这会儿应该还是女官吧,怎就能如此大张旗鼓地往宫外递消息?心中好奇,便带着林黛玉也跟着出去一探究竟。
待众人出来,只见为首的是个看上去颇具资历的大太监,旁边站着一位年长的女史,后面还跟着好几个小太监,手中皆捧着托盘,上面摆满了御赐之物。
王夫人见状,顿时兴奋不已,满心想着自家女儿定是有了天大的好消息,才会有这般排场。她忙不迭地迎上前去,问道:“这位公公,可是我那女儿带了消息回来?”
那公公年约四十有余,浑身透着一股威严气派,眼皮都没抬一下,理都没理问话王夫人。
贾母赶忙拉过儿媳,瞪了她一眼,转而向那公公问道:“敢问公公,可是宫里有什么旨意?”
公公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视一圈,操着宫廷独有的腔调说道:“江南巡盐御史林大人的子女可在府上?”
林祈安正看着热闹,回忆着剧情,听到这话,又见众人都回头看向自己,赶忙与妹妹一同上前一步,恭敬行礼。
公公见二人举止有度,气度不凡,原本肃穆的脸上立刻换上了和蔼的笑容,说道:“怪不得圣上一直记挂着,果真是落落大方,一看就是伶俐的。”
林祈安赶忙谢道:“多谢圣上记挂,家父远在江南,也时常念叨圣上的恩德,平日里兢兢业业,为国效力,从不敢有丝毫懈怠。”
虽说都是些场面话,但公公听了还是一脸满意,说道:“咱家今日来,是带了圣上口谕给林公子和林小姐的。”
林祈安和林黛玉连忙跪地,身后的贾家众人也齐刷刷地跪了一地。
贾赦、贾政、贾琏等人也早已匆匆赶来,一同跪地,以彰显对皇权的敬重与忠诚。
“奉皇上口谕,念林大人为朝堂之事殚精竭虑,且听闻一双儿女年幼失恃,孤身上京,甚是挂怀。特赐教养嬷嬷一名,悉心照顾林小姐并教授礼仪课业;再赐林公子国子监入学资格,以全皇上体恤臣子之心。另有御赐文房四宝、头面首饰若干,望公子勤勉向学,早日成为国之栋梁、家之荣耀。”
公公声音高亢洪亮,每个字都清晰声声入耳,一字一顿间尽显皇权的庄重与神圣。
在场众人无不为林家所受的圣恩感到惊诧。
王夫人此刻只觉得颜面尽失,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林祈安和妹妹赶忙磕头谢恩,公公亲自将二人扶起,笑着说道:“得圣上看中,林公子日后必定前程远大。咱家姓吴,小公子唤咱家吴公公便是。”
林祈安客气道:“多谢吴公公跑这一趟,还望公公在圣上面前,替我兄妹二人美言几句,祈安日后定不敢忘圣上恩泽。”
二人客套一番后,吴公公不便久留。
林祈安看着懂事的妹妹已经上前去招待那位嬷嬷,刘妈妈并几个丫鬟也都恭敬的接过了御赐之物,便亲自送吴公公出府。
此时,一向左右逢源的贾琏也赶忙跟着一同往外走。
二人一路言谈,到了府门口。
林祈安扶着吴公公上了马车,趁人不注意,从怀中掏出银票,悄悄递给吴公公,说道:“公公慢走,这点心意,留着喝茶。”
吴公公满意地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小公子,频频点头,心中暗忖,看来林家的圣恩还会延续下去呢。
又避开贾琏,小声询问林祈安在荣国府过得如何。
林祈安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闪过一丝委屈之色,但旋即掩下情绪,装作若无其事地说道:“一切都好。”
在宫里摸爬滚打多年的吴公公,何等精明,哪能不会察言观色?
他立刻明白,到底是个九岁的孩子,不擅长隐藏情绪,这模样一看就是受了委屈。
再回想刚才传圣上口谕时,贾府众人那震惊、诧异、嫉妒、羡慕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