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金融调查局(FIB)(2 / 3)

法兰西1794 管杀不管填 5742 字 1个月前

半躺于床头,神色虽仍显疲惫,但比之前多了些许生气。侍从正在收拾的肉菜粥已经是空碗,看来小皮特吃了不少。

雷克斯感觉老朋友的气色好多了,原本苍白如纸的脸上浮现了一丝红润。他心中不禁燃起了一丝希望,或许首相的病情正在好转。

然而,德雷曼医生的解释却如同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雷克斯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

但私下里,医生的神色凝重的告诉大银行家,说:“这并非康复的迹象,而是一种严重肝病的持续特征。”

为了更准确地说明情况,他甚至引用了法国医学期刊的病理解释:“首相的身体正在经历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这种暂时的好转并不代表病情的缓解,反而有可能是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前奏。”

雷克斯的心沉了下去。他深知,小皮特的健康状况不仅关乎他个人的命运,更关乎整个英国的未来。

德雷曼医生继续说道:“总体来说,首相的病情并不乐观。后续的治疗时间至少需要一年以上。”

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小皮特将不得不继续与病痛顽强抗争,每一天都可能是对他意志的考验。

送走医生,再度回到首相卧室,里面一片寂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夜风声。当侍从轻轻关上房门时,雷克斯已经坐在小皮特的病榻边。他微微前倾身体,注视着半躺在病床上的老朋友。

雷克斯深吸一口气,开始低声向自己的上司兼朋友汇报这几日来,金融调查部对“红酒走私案”的调查结果。

“首相阁下,关于‘红酒走私案’,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调查部的同事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发现了走私团伙的几条关键线索……”

他一边汇报,一边留意着小皮特的反应。尽管病痛的折磨让首相的身体变得虚弱,但他的思维依然敏锐,不时地点头或插话询问细节。

几年前,鉴于安德鲁法国的警务部与军情局的众多成功案例,以及老对手的手段层出不穷,已经对英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最终,小威廉·皮特在暗地征求国王同意后,秘密签发了一道行政命令,开始筹建一个情报与反情报部门,“金融调查部”(简称fib)。由于fib的经费来自英格兰银行和王室,所以议会无法监管。

至于该部门的领导者,交给了号称“帝国第二财政大臣”的英格兰银行行长雷克斯爵士。小皮特期望自己的老朋友能够组建起一个高效的情报机构,为英国的政治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事实上,英国的情报工作历史悠久。早在16世纪末,英国驻法国大使尼古拉斯爵士便在其任期内,成为英国驻外大使中第一个着手认真组织情报工作的人。

尽管当时情报工作的范围很小,人力、物力和技术手段都十分有限,但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和不懈的努力,英国驻法国大使收集的情报内容丰富、价值极高。

尤其是在平定法国人暗中资助苏格兰叛军方面,尼古拉斯爵士提供的情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英国政府及时掌握了叛军的动向和法国人的阴谋,成功化解了一场可能爆发的危机。

然而,由于历史上“国王党人”操作的秘密警察对普通民众的大肆迫害,那段黑暗的历史让英国民众和议员们心有余悸。民众对秘密警察充满了恐惧和厌恶,议员们则极度反感这种特务政治。

在这种背景下,“第二财相”负责的情报部,仅作为一个联络部门而存在。由于该部门设在苏格兰银行的大楼内部,所以对外宣称“金融调查部”。

其职责是将伦敦警察厅(苏格兰场)、隶属于外交部的情报局以及各个使领馆的武官组织起来,聘请专业的情报分析人员来收集整理各种情报。

至于外勤事务,对内主要由苏格兰场负责,对外则属于各个使领馆武官。当然,金融情报局内部也存在有一个情报收集与分析小组。

经过这几日深入细致的调查,金融调查部的情报分析组确信:“走私红酒事件”并非一个单纯的走私案,而是阴谋者刻意栽赃,搅动本就不平静的英国政坛,主要目标直指帝国首相小威廉·皮特本人。

就在那个自称“正义警官”的爆料者,放弃《泰晤士报》,转向《观察家报》投稿的前一天,服务于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的皮尔斯侍从,就突然不辞而别,甚至连个解释的纸条也没有留下。

这位侍从在首相官邸,为首相小威廉·皮特服务过10年,工作一贯兢兢业业,对首相官邸的大小事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与同僚们相处融洽。这样毫无征兆的离开,实在令人费解。

两天之后,皮尔斯被伦敦警察局的水警分部发现浮尸于泰晤士河上,这一消息在首相官邸和伦敦的政治圈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事后,苏格兰场的法医反复鉴定,皮尔斯的死因与大走私商莫雷尔一样,都是服用了相同的毒药——一种毒芹的汁液。

警方调查显示皮尔斯未婚且无兄弟姐妹,远方亲属都在苏格兰,10年来一直都从未联系过。而外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