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大嫂有喜(1 / 2)

踌躇一会,她掏出十两银子交给林安志。

“小安,明早你去把这两箱澄泥砚,给俞姐姐买下来!”

林方见她当真要买,急道:“这小子哪里认得砚台好坏,我和他一块去!”

“林爷爷你的身体……”

林方大手一挥。

“没事!已经可以下床了!这么大的事,东家岂能放心一个黄口小儿去办?”

两个黄口小儿坐在旁边,挤眉弄眼。

爷爷(林爷爷),真不信任人!

林安志急于表现:“俞姐姐明天要走,爷爷,不如咱们现在就去买砚吧?”

“不远吗?”

俞菀然诧异。

“他们被亲戚家赶出来,身上没什么钱,变卖家当才勉强凑够住店费用,离这里很近。”

不过,离官府安置受难村民还有段时间。这期间若坐吃山空,可就只剩睡大街的命运了!故而,林安志想帮帮他们。

到底是曾经抬头不见低头见、他也曾喊过一声叔伯婶子的乡亲。

宋良翰溜下椅子:“我也去看看!”

他是读书人,特别清楚哪种砚好用。他要帮俞姐姐掌眼!

俞菀然笑道:“那就辛苦大家一趟了!”

丢个眼色给彦青。

彦青会意:“主子,我去叫车。”

他们只有马没有车,只能去外面找座驾。两箱澄泥砚,至少一二百斤,没有车可拉不回来。

俞菀然一个人等在客房。约莫半个多时辰,见彦青和车夫,将两箱澄泥砚抬了进来。

打发走车夫,林安志将剩的碎银还给俞菀然。随后,兴冲冲打开箱盖,取出一大一小两块澄泥砚,送到俞菀然手中。

“俞姐姐,你快看。一百五十块小型砚,五十块中型砚,还送十块次砚。”

“小型砚三十文一只;中型砚爷爷说价到四十文一只;总共花了六两五钱银子。这每一只砚台,我们都仔细检查过,完好无损!”

俞菀然接过砚台一瞅,顿时明白为什么村民们制的砚,卖不出高价。商人们同样没注意到其中潜在的商机。

这些砚台,就是简单做成圆形或方形,边缘切割整齐,烧制前用树棍儿随便镂刻一点纹路。

林安志要不说这是澄泥砚,她还以为几人给她弄回来两箱黄泥块呢!

林方看着俞菀然皱起来的眉头,心里一阵打鼓。连忙把自己当成宝贝的那块澄泥砚,拿了出来。

“东家,这收来的澄泥砚确实放不上台面。您瞧瞧,这种才是我们作坊今后要生产的!”

俞菀然放下手中的,接过对方递来的砚台细看。

这块砚纯黑,盒盖与砚台两面,中规中矩镂刻着稍微繁复的花纹。称不上精品,以她眼光估量,最多卖个几两银子。

她略微颔首认可。

“以后咱们作坊制砚,至少要达到这块砚的水平。至于工艺和雕刻的花纹,可以多请几位老师傅回来钻研。”

想在京城乃至各大城镇推广澄泥砚,赚大钱,必须走精品路线。收购的这种潦草砚台,可不行!

林方得到肯定,很是高兴放松,推拒俞菀然打算还回来的砚台。

“东家,不是说准备带样品去京城吗?我这一块,就作为咱们作坊的成品,东家带在身边,方便于推销。”

“这……这不是你们林家的家传宝物吗?”

俞菀然哪能随便要人家的命根子?

“不算什么家传宝物……”

林方窘迫地搓自己满是老茧的粗糙大手,不好意思道。

“东家,只是当时我们爷孙濒临绝境,想着今后再无机会制砚。故而,将这块砚说珍贵点,方便多卖钱!”

俞菀然恍然,收了砚台轻笑:“既如此,这砚台就借我一用。找对销路,回头咱们作坊,才好计划生产多少只砚!”

另外两箱砚台虽不好,也打算运回黄山县和京城试试。毕竟大城镇读书人汇集,不一定个个是有钱人。

“对了!东家,咱们的作坊取个什么名字为好?俞家作坊,如何?”

林方诚恳询问。

俞菀然犹豫片刻:“叫澄雅砚庄吧!”

她挥笔写下这几个字。

“以后,制作出的每一块砚台,都在细微处镂上这四个字。让买家一眼能辨识出,这是我们澄雅砚庄的出品!”

这到后期推销向高端市场,很有帮助。

“好!”

林方觉得东家的字写得十分好看,慎重地将纸收起来。准备以后做牌匾、铸造模具,都用这个字作为范本。

谈妥合作出门,已是满天星斗。俞菀然将两箱砚台暂时留在客栈,带彦青、宋良翰回衙门借宿。

次日早上,不去打扰忙碌的薛和豫,和薛金贵打声招呼,取了马匹行李,又到客栈拉上两箱砚台,悄悄离开德城。

一路快马加鞭,赶回黄山县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