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接连好消息(1 / 2)

秦晋喻早就看过原稿。

可是在这些思念成灾的日子,渴望看到一切跟傅晓芊有关的文字。

心情失落去海边翻看钱包里的相片,拿出贴身存放的诗在心中默读。回想与傅晓芊缠绵的每一幅画面。担心傅晓芊来月事时贪凉肚子疼,没有人给她煮红糖姜汤……

秦晋喻心里数着日子,强烈期盼能在大年三十与傅晓芊团圆。

调整好心态后接着去食堂。

“秦工,昨天你提出的方案刚才被林总工采纳已经过会。”

“小秦,干得不错!”

一群研究大佬开完会去食堂吃饭,挨个拍拍正在吃饭的秦晋喻的肩膀。

秦晋喻进入基地研究楼从被质疑到被认可用了十八天。

《收成》2月春节期刊印发五天销售一空。

“很多读者非常喜欢《十万八千公里的爱情》,要求购买当成新年礼物送亲朋好友。请问你们能发行单行本吗?”

“《十万八千公里的爱情》作者就是现在正火的电影《爱的翅膀》的原著作者,还是全民喜欢的大学生主持人,这么高的热度,你们编辑部竟然把她的作品放在《收成》期刊的最后,还只印这么少的量?”

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商把《收成》编辑部的电话打爆了,全部都是要求加印。

《文学报》《华夏青年报》等权威的报纸专门点评了《十万八千公里的爱情》,将科幻与爱情结合是华夏科幻文学创新,想象力丰富,爱情饱满真诚,讲述四个小人物的故事,引起许多读者共鸣,通篇的褒奖。

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两位文学评论家分别在省级报纸批评《十万八千公里的爱情》太过科幻,认为华夏不可能在二十几年后拥有时速三百多公里的高铁,京城、沪市的人口不可能将近两千万。

编辑部把好的坏的评论都如实反馈给傅晓芊。

“我们《收成》2月春节期刊已经加印十万本。我们也很诚恳地希望傅老师授权《十万八千公里的爱情》单行本,我们打算分为精装、简装两版,附送京城、津门、沪市、杭城的名胜古迹明信片,给傅老师16个点的分成。”

“6万字的字数太少。不够发行单行本。我可以增加1万字左右的番外。这样读者花钱购买也觉得物有所值。”

“那太好了!傅老师什么时候能交稿?”

“争取三天后。”傅晓芊比编辑部提前收到了来自两份省级报纸的批评文章。

那时她就在想用什么方法反讽两位文学评论学是井底之蛙。

现在决定在番外用一定的字数描写华夏遍布高铁,京城、沪市是人口非常稠密、非常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请问是晓芊老师吗?”

“是。”

“我是你的读者。你应该对我有印象,我曾经为了电影《爱的翅膀》在你家楼下堵你。”(见第100章)

“你是清大的梁教授吧?”

“是。是我。我已经读过了你的新作品《十万八千公里的爱情》,你写的爱情很感人,让我昨夜未眠。我个人认为这部作品的艺术性胜过《天使的干翅膀》,将会给你带来更多的荣誉。”

“谢谢。”

“但是我也有一个很大的疑惑,是关于高铁速度。我是铁路局的顾问。我们国家现在拥有的铁路是无法承载时速三百公里的火车。”

“从普通火车到高铁之间,会有动车过渡。动车的速度比普通火车快。动车是可以使用普通火车的铁路。高铁的铁路需要单独建设。”

梁教授激动地说:“动车,你竟然知道铁路局正在研究计划中的动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不是。”傅晓芊绝对不会说她是重生,是亲眼目睹、亲身经历,描写城市背景都将会在二十几年后存在。

“你不用骗我。我知道了,肯定是司云帆告诉你。”

“不要提他。我跟他不熟。”

“你不知道我是司云帆的导师?”

“不知道。我有事。”傅晓芊挂掉电话。

她终于知道梁教授是通过司云帆要到她的住址及手机电话。

讨厌司云帆未经允许泄露她的个人信息,也不喜欢梁教授凡事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行事方法。

给她打电话的读者当中梁教授还算理智,有读者直接向她示爱非她不娶,有富商要出资帮她把《十万八千公里的爱情》拍成电影,更有人把她的新作品烧了给已经死去的恋人在阴间看……

她去买了新的手机号,告诉亲朋好友,然后把旧手机号的手机设置成静音。

她用新的手机号给秦晋喻的发短信,哪怕一直得不到回应。

腊月二十八,也就是1999年的2月13日,编辑部又打来电话。

“《收成》2月春节期刊又加印了10万本。我们都在加班,准备赶在元宵节前首批发行精装单行本5万本、普装单行本15万本。样本将在今天给你寄过去。”

读者为了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