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信目光沉痛,凝视着城墙下那一颗颗敌人的首级。
良久,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坚定:
“来护儿将军,你英灵不远,本王曾许下诺言,定要为你手刃仇敌,如今,总算做到了。”
言罢,他微微仰头,望向阴霾沉沉的苍穹,眼中满是悲怆与决绝,
“还有那诸多惨死于敌手、为国捐躯的将士们,愿你们黄泉路上,一路走好!”
风愈发猛烈,似是上苍也在为这些亡魂哀恸。
武信低下头,注视着城下的惨烈景象。
便是他武勇逆天,可面对这残酷的战局、逝去的生命,他能做的,也只有以敌人的首级,聊表对大隋英灵的祭奠。
就在这时,城墙上骤然狂风大作。
隋军的大旗被劲风撕扯,发出烈烈声响,仿佛是那些逝去将士们不甘的呐喊,又似是他们在冥冥之中给予的回应。
武信眼中闪过一丝慰藉,轻声呢喃:
“本王权当你们听到了,诸位在天有灵,佑我大隋,护我子民。
待平定四方,本王定当以美酒佳肴,再祭英灵。”
说罢,他缓缓呼出一口浊气,目光重新变得坚毅。
“诸位将士,好走!”
武信神色悲怆,振臂高呼,声音在凛冽的风中传得很远。
余下的大隋将领们目睹此景,眼眶泛红,亦纷纷跟着大声呼喊。
一时间,声浪滚滚,在天地间回荡。
此时,猎猎作响的旗帜仿佛也在为逝去的将士哀鸣,不多时,风势渐弱,四周重归平静。
所有人心里都明白,那些为大隋壮烈牺牲的将士,已然远去。
“熊阔海。”
武信目光如电,高声唤道。
“末将在!”
熊阔海身姿魁梧,宛如一座小山,听到召唤,立刻从人群中阔步而出,抱拳应道,声音洪亮而坚定。
武信凝视着眼前这位魁梧大汉,神情肃穆地说道:
“熊阔海,接下来由你担当先锋,引领隋军攻打吐蕃。
本王自会给你调配得力将领,你只需听从他们的指挥,全力作战。”
如今,那三个国家的主要人物皆已被武信诛杀,敌军群龙无首。
这种局势下,无需他亲自挂帅出征,大隋军队便能将其征服。
“诺!”
熊阔海领命,声若雷霆,起身退回队列之中。
紧接着,武信又开始点名,针对象雄、附国两地,他也一一做出妥当安排。
“诸位切记,若遇敌难以力敌,切不可贸然强攻,需徐徐图之。
本王不愿再看到如那来护儿将军般的悲剧重演。”
最后,武信目光扫过每一位将领,郑重地提醒道。
用大隋将士宝贵的性命去与敌人交换,这不仅是得不偿失,那些异族根本就不配。
在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征讨三国的诸多事宜后,武信当机立断,即刻率领众人离开了苏毗。
此刻,他心中满是对后续战事的筹谋,迫切需要与杨广会合,共同为征讨西突厥展开周密部署。
一路之上,武信等人马不停蹄,披星戴月地赶路。
终于,历经艰辛,武信一行顺利回到了西海郡。
而杨广,尽管比武信出发得晚,可凭借这几日迅猛的进军速度,已然早早抵达此地,在此安营扎寨多时。
起初,杨广听闻武信前往苏毗,心中忧虑万分,一心想着亲自前往苏毗探寻武信的踪迹。
然而,当杨义臣详细地向他讲述了高原反应后,杨广不禁眉头紧锁,再三权衡之下,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再者,不久后他便收到捷报,得知武信在苏毗周边势如破竹,大胜敌国。
如此一来,杨广料定武信不久便会自行返回。
“陛下,靠山王回来了……”
杨义臣快步走进大帐,亲自向杨广禀报武信归来的消息。
只是这话从他口中说出,连他自己都觉得格外别扭。
毕竟,多年来一直与杨林同朝共事,在他心中,“靠山王” 这个称呼早已与杨林紧密相连。
如今,这称呼突然换成了武信,着实让他一时难以适应。
不管怎么讲,老杨林这一脉终究是寻得了接班人。
武信虽非杨林亲孙,可所作所为、才情谋略,无一不让人觉得,他比亲孙还亲。
如今将这 “靠山王” 的尊位传给武信,倒也算慧眼识珠。
“哦?” 杨广正在大帐之中审阅军报,听闻武信归来,眼中瞬间闪过一抹亮色。
他当即放下手中的竹简,连忙站起身来,大步就往帐外走去。
“陛下,您慢些。”
宇文成都身为杨广的贴身护卫,时刻留意着陛下的一举一动。
见杨广走得急切,赶忙上前劝阻。
陛下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