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朱标出手(二更)(1 / 2)

看着跪地求饶的几人,瞿焕有些于心不忍。

杨东振等人不是泉州卫、句容卫出身,论本事算不上精锐,可毕竟进入水师两三年了,还在遥远的秦国戍守过,付出良多,没功劳也有苦劳。

可若是不严惩他们,被锦衣卫的人带走,估计会丢了性命!

皇帝发了话,说明对这些人泄密很是不满。

瞿焕看向蒋子杰,希望蒋子杰可以为他们说情。

蒋子杰压根不开口。

说什么?

规矩、纪律都在那摆着,定远侯为啥藏着掖着到了澳洲出航之前才说出目的,为的就是保密。

何况这一路上,对他们讲了不下二十次,保密之事不可外传。一顿酒就说开了,这样的人如何守得住秘密,如何委以重任?

皇帝都没公开,你敢公开?

瞿焕一跺脚,发了狠:“将他们的舌头给我拉出来,给我割下来!”

陈勇、李位浑身发哆嗦,更是有无限委屈。

说话的是杨东振,和我们没啥关系啊,那时候都喝趴下了,干嘛连我们一起整。李丰也愁,自己是劝阻的人,只是没劝阻成功,怎么也被连累了……

杨东振后悔不迭,挣扎求饶也没用。

被军士强行捏开嘴,铁钳子拿了过来,夹住舌头就往外拉。

杨东振呜呜地,看着瞿焕满是求饶之色。

瞿焕手持短刀,嘴唇哆嗦了下:“没了舌头,你们至少还有命,不耽误你们是个男人!军法如山,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要怨恨!”

说着,瞿焕便提起了刀——

“住手!”

一道声音骤然响起。

瞿焕侧头看去,只见东宫带刀舍人周宗走了过来,赶忙收刀。

周宗看了看杨东振等人,抬了抬手:“太子听闻了此事,请了旨意,不必断舌断头,让他们回到秦国领三十鞭便是。”

钳子松开。

杨东振、李丰等人松了一口气,叩头不已,口中不断谢恩太子与皇帝。

周宗冷冷地盯着几人:“这次是太子出手,再有下一次,没人会保你们。”

东宫。

周宗返回复命,问出了心中疑惑:“殿下,他们泄密在前,为何要保他们?”

泄密是十分严重的事,若是有内侍将朱元璋在宫廷里面哼哼唧唧的那点事说出去,铁定死无全尸,皇室之内对这些很看重,乱嚼舌根的都没什么好下场。

朱标拿着剪刀剪下梅花枝条:“不是为了保他们,而是为了让这件事到此为止。你想,杨东振喝醉了,说的那些话没人当真。可若是朝廷严惩了他们,那外面的人想不当真都难,这事会传得满城风雨。”

周宗想了想,确实有些道理。

咔嚓。

朱标接住梅花枝,将剪刀交给一旁的内侍,抓着十几根枝条:“再说了,这事瞒了一年多了,足够长了,透漏出去一点消息也无妨。只不过朝廷不会卷入其中,对此回应什么。”

“说起来,孤更渴望顾先生可以早日归来,到那时,才真是天下惊的时候。那些人也会知道今日杨东振的胡话,是何等的真实。只是周宗啊,你说顾先生人到哪里了,什么时候会回来?”

周宗苦涩不已,以猜测安抚:“不过是找些东西罢了,一年多了,我想怎么着也该找到了,兴许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

朱标仰头看向天空,轻声道:“丫头都会问舅舅去哪儿了,可孤却不知道如何回答她。”

胡家。

胡恒财看着送来的信,脸色一变,当即上了马车,在城中溜达了一圈又返回了店铺里。

刘倩儿进入定远侯府,看着书房里给几个孩子讲故事的张希婉,抬起右手,伸出了一根手指。

张希婉让顾治平接着讲故事,便拉着刘倩儿到了隔壁房里,问道:“什么事如此着急?”

刘倩儿将书信递了过去:“山西洪洞顾家似乎知道了一些什么,腊月寒冬的,老顾氏、顾安与张家张书等人赶马车出了洪洞。打探过了,是朝着金陵来的。”

张希婉有些吃惊:“谁走漏了消息吗?”

刘倩儿摇头:“应该不是我们的人。”

张希婉仔细看过信,看了看日期,是十四日之前写的,这样算下来,老顾氏等人很可能已经出了山西地界了。

“天寒地冻的,万一出点什么事,母亲那里可不好交代。”

张希婉叹气。

刘倩儿知道在这洪洞顾家这事上,顾老夫人向来刀子嘴豆腐心。

洪洞到金陵,两千三四百里路呢。

这一趟年轻人都未必吃得消,何况老顾氏年纪也不小了,六十好几了,万一途中风寒了,颠簸坏了,顾老夫人会怎么想?

张希婉寻思一番:“你跟我去见母亲,这事瞒不住。”

顾老夫人听闻之后,语气变得严厉起来:“我说过多少遍,不要暴露咱家与洪洞顾家的关系,你们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