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以免引起怀疑(1 / 2)

这种等级观念深入人心,被灌输了这种思想的三人,绝不敢有丝毫逾矩。

见他们这般谨小慎微,夏暖暖只好让他们另起炉灶。明月原本想在一旁伺候,也被暖暖劝离。

对于夏暖暖来说,吃饭本是一件私人的事,既然一切已准备妥当,何必还需人伺候?她这个现代人可不习惯这样的排场。

正吃着涮肉,西门传来声响,原来是明月带着林涛天上楼来了:“夫人,涛天君回来了。”

夏暖暖热情地招呼道:“快来一起吃吧,明月,再拿副碗筷来。”林涛天连忙推辞:“不了,夏夫子,我只是来报告几件田庄的事。”

“边吃边说吧,别急。”夏暖暖看了林凡一眼,他立刻起身将涛天拉到桌旁坐下。

“暖暖都叫你了,还磨蹭什么,这么多肉,难道不想尝尝?”

林涛天不好意思地搓手笑道:“我担心我不在庄里,那些庄户会胡作非为。”

夏暖暖安慰道:“放心吧,没有你的监督,他们也不敢轻易捣乱。”听到这话,林涛天便不再推辞,加入用餐。

看着满桌的肉,他的口水几乎要流出来了。其实他选在这个时候过来,就是想跟着大家一起吃饭。

自从跟随夏暖暖做事,他的生活有了显著改善。林涛天管理庄户后,也得到了一套冬季工作服,这是他一生中穿过最好的衣服。

夏暖暖利用自己的永业田边缘荒地,建了几间砖瓦宿舍,收容了许多无家可归的人。这些人成了她的庄客,帮她耕种土地。

多数情况下由林涛天管理,石坤由于语言不通,偶尔代表夏暖暖去看看情况。

即便是在冬天,夏暖暖也能找到不少可以种植的东西,比如大白菜、冬小麦、萝卜等,甚至还有高产量土豆。

她不仅让庄客们种植这些作物,还将种子分给村民,待收获时只需返还同等数量的作物,这是一种无息贷款的方式。

因为周家庄和大丰庄与石家庄属于同一地区,都在村长管辖之下,所以夏暖暖也将一些种子给了村长,让他自行分配处理。

村长想帮村里人一把,可他们却不领情。

农民们最担心变化,习惯了种什么就一直种下去,突然改变种植作物,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大家都太穷了,经不起任何折腾。他们也渴望财富,但只幻想不冒风险地发财。一旦事情不如预期,可能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

洛川却不一样,他常常下乡到夏暖暖的田里视察,一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就会留意。夏暖暖不敢给他太多东西,以免引起怀疑。

尽管如此,她觉得洛川已经开始对她产生疑问,不过双方都心照不宣地保持沉默。

在大庆,即使是官员,工资也不高,但他们有自己的职田和公费卫兵作为补贴。洛川身为鄮县县令,从六品上,每月领取生活用品作为月俸,每年秋收后得到粮食工资。

他还拥有500亩职田,一部分租给山民和失地农民,另一部分由自己的庄客耕种,用来做实验田。

夏暖暖主要卖给洛川的是土豆,因为产量高,其他作物则卖得很少。

洛川在当地士绅中受尊敬,但他们并不害怕他。毕竟,他只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依靠家族势力才获得了地位。

这些士绅对洛川尝试推广高产稻种和番薯的态度冷淡,并未给予支持。而洛川也并未打算将珍贵的种子分给他们,优先考虑的是自耕农的需求。

进入冬季后,天气越来越冷。在大庆,寒冬远比夏日难熬,因为普通人家缺乏足够的保暖物资。

今年关中地区先是遭遇大旱,随后又发生水灾,庄稼收成极差,全靠外界援助维持生计。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仍决定出兵东突厥,任命多位将领领兵作战。

战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使得连石家庄这样的小地方也被迫增加了税收负担。幸亏有夏暖暖低价出售大米的帮助,石家庄才能勉强度过寒冬。

夏暖暖常常在夜里听到村民们捣寒衣的声音,那是为了使衣服更加柔软保暖所做的努力。她深刻体会到古代百姓生活的艰辛,即使是强大的大庆帝国,平民的生活也是异常困苦。

相比之下,那些偏远小国的人民生活恐怕更加悲惨。目前,美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只有少数区域形成了奴隶制国家。

欧洲在中世纪早期饱受战争之苦,大多数地方虽然接受了基督教,但依然显得野蛮和落后。相比之下,大庆的和平与和谐显得尤为珍贵。

夏暖暖偶尔也会幻想,能从现代乘坐飞机到欧洲,再通过时空之门回到那个时代亲眼看一看。

毕竟,在现代历史书中,欧洲的历史似乎相对简略,甚至需要依靠《圣经》来寻找历史痕迹。

西方有时会贬低华夏的文化传承,仅凭史记中一些关于“帝王”的神秘描述,就质疑其真实性,认为它如同欧洲神话一样不可信。

更让人气愤的是,有些华夏的所谓“专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