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生产,以满足大明对于货币的需要。 银作局的工匠显然是不够的,整个银作局一共就三百多工匠,哪里能够承担这个任务,要想承担这个任务,肯定还是得朝廷的宝源局、天津铸币厂这样的大型工场才能够完成。 而且朱载坖认为,银钱的铸造,不能够采用翻砂法铸造,而是要用铁模铸造,这样铸造出来的银钱,才能够字口清晰,美观大方,百姓也乐于使用。 朱载坖询问文思院,有关铁模的进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