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第170章 逼宫政变(4 / 8)

不义,不忠不孝,真该千刀万剐,最后再五马分尸!”

隆庆皇帝听着喋喋不休的状告,手里慢慢地翻阅着弹劾兵部尚书高渤的折子,最后统统往前一抛,洒落得满地都是。

“陛下!”

“陛下息怒啊!”

群臣重新叩首,额头紧紧贴在地面,只听得耳边传来不怒自威的悠长雄浑的声音。

“紫薇封禅,本来是我大盛朝百年来的头等喜事,怎么就被你们搞成这副样子。”

“一会儿是朕的儿子要杀朕,一会儿又是朕的爱卿要杀朕,天底下哪里有这么多人要杀朕?还是说,朕真的就这么不堪?”

“陛下息怒啊,臣等绝对没有这个意思!”

严茂兴解释道:“臣等只是想铲除奸佞,还我大盛朝廷一个朗朗乾坤呐!”

“陛下。”

高渤不甘示弱地说道:“究竟谁是奸佞,只需要去家中一查便知……”

两人虽然还在争论。

但是随着皇帝的发话,声音愈来愈小,不敢再大声喧哗。

“诸位大人,不要再吵了。”

掌印太监黄鸿开口,语气中带着警告的意味:“今日之事究竟如何,陛下自有圣断,不是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的。”

严茂兴,高渤立即闭嘴。

只见一袭道袍的隆庆皇帝,缓缓从龙椅上站起,恰巧一阵清风刮进殿内,吹得长袍鼓荡,胡须飘飘,他没有急着给出结果,而是念诵起诗词:“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在青天水在瓶!

“你们这些人,有些是水有些是云。

“奸佞?”

他挥动拂尘,目光在百官身上一一扫过,继续说道:

“哪里来的奸佞?

“在朕眼里,你们没有奸佞,都是忠臣,无非是所做的事情不同罢了,在朝堂之上争来争去,像个什么样子?

“朕的儿子要杀朕,朕打死也不信。

“高渤要杀朕,朕也不信。”

“陛下,明鉴!”

高渤五体投体。

“不过你们有一点说的是对的。”

隆庆皇帝看着不断咳嗽的太子:“太子殿下监国多年,累坏了身子,朕听说现在每天喝的药比吃得粮食都要多,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从今日起,监国的担子,太子就先放一放吧。

“太子爷,你意下如何?”

“全凭父皇吩咐!”

太子没有半句反驳。

一场朝堂争锋。

到此,基本上落锤定音。

表面上看

皇帝没有直接给此次刺杀嫌疑最大的太子定罪,但还是拿掉其监国的位子,对于秦王、齐王来说,算是大功告成。

安静看戏的陈三石,注意到到一个问题。 太子和其他几位王爷的矛盾不是一日两日,有两位王爷甚至遭遇永久圈禁,秦王和齐王也一直低着头做人,好几年都躲在封地不敢回京。

直到最近两年。

也就是云州十日之后。

秦王和齐王的势力,一夜之间变得壮大起来,能够在朝堂之上说得上话,显然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能够有这个能力的,怕是只有老皇帝了。

四十年前,隆庆修道,只在内阁开小会,几乎不上朝。

四十年后,隆庆出关。

可是太子的党羽已然遍布朝堂,上至朝廷大员,下至县城的芝麻官。

就比如当初的向庭春,就相当于是太子一脉最末端的底层。

太子的控制力,已然来到此等地步。

真要是造反成功,江山不会出现任何动荡,会平稳到极致的完成过渡。

隆庆皇帝能忍吗?

他想收回权力的最好办法,自然就是直接换太子。

说白了,卸磨杀驴。

但这种事情,他自然不会亲自动手。

于是乎,秦王和齐王自然成为达到目的的最好工具。

但是……

今日这场刺杀,还是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

李恭不太像是皇帝派来的。

当时的情况,只差一点点,就能够逼皇帝出手,显然是来真的,更别说死的好几个老臣外加一个七皇子,皇帝老儿,是真的愤怒。

他没有大吼大叫,但每个人都听得出来语气重的帝王怒意。

也正因此。

更不像是秦王、齐王派出来的。

他们真要是敢用如此粗糙的手段,只会给皇帝留下坏印象,即便没有证据,太子倒台后只怕也轮不到他们两个人。

事实上,这种坏印象,大概率已经在皇帝脑海中留下。

太子……

就更不可能了。

他图个啥,明知道单纯武圣杀不死皇帝,还来这么一出,上来就把监国的位子玩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