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就是你了,阮氏(1 / 2)

凛冬长夜 柿餠 2758 字 1个月前

听完洪承畴的解释,章程也认为,相较于北方的郑氏,率先灭掉阮氏的确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不仅是因为阮氏的火器和造船技术比郑氏好,主要还是因为, 南方的阮氏一旦被灭,他们占据整个南方,那么北方的郑氏就如同瓮中之鳖,早晚会被灭掉。

可若是先灭掉郑氏,南方的阮氏没了北面的后顾之忧,必然会加大购买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火器数量以及加大顺化火炮铸造厂的规模,并且目前他们的海军并没有完全封锁阮氏的海岸线,还是会有部分欧洲船只抵达阮氏在南部的海岸线,与其开展贸易。

况且荷兰人若是得知他们与北方的郑氏交战,说不得还会转头资助南方的阮氏,毕竟他们要是占领了北方郑氏的领土,可不会交还给阮氏,届时,阮氏肯定能察觉出危险,与荷兰人勾结在一起。

因此,洪承畴的战略目标没错,率先灭掉南方的阮氏,彻底封锁湄公河三角洲的海岸线,断绝荷兰船只偷偷北上,与阮氏或郑氏交流的机会。

就这样,在大军即将出征的前几日,洪承畴与其副将章程更改了战略目标。

而此时顺化城中的阮氏家主,在得知小吕宋港招募的士卒经过两年多的训练,终于要出兵进攻北方的郑氏时,脸上露出了振奋的笑容。

同时,北方的郑氏也收到了些许风声,正在进攻南方阮氏的军队被抽调回去了一半。

霎时间,阮氏的压力顿时减轻了不少。

……………………………………………………

1649年四月中旬,辰时,三百艘运输船在九艘扬字级战舰和三艘镇字级战舰的护送下,驶离甲米地军港,不久后,这支舰队便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之中。

舰队旗舰镇南号,洪承畴迎着海风,站在甲板上,望着战舰两侧和跟随在舰尾后方的大量运输船,心中不由的感慨,如今恐怕也只有靖海侯才能够恢复当年郑和下西洋时,强大的大明舰队了。

不多时,一艘快速通讯船驶离船队,向着金兰湾方向前进。

……………………………………………………

与此同时,南京靖海侯府。

此时的杨三生正在书房内查看澳门(濠镜)葡萄牙人的详细兵力分布图,没错,杨三生打算彻底收回澳门的控制权。

毕竟今年洪承畴就会发兵对后黎朝发动进攻,无论是进攻阮氏亦或是郑氏,都会让葡萄牙人感到危机,因此,还不如趁早把葡萄牙人从澳门撵出去。

……………………………………………………

根据情报显示,驻扎在澳门内的葡萄牙常备驻军人数约200人左右的正规士兵。(含葡萄牙士兵、印度果阿雇佣兵及非洲奴隶兵)

这些士兵装备火绳枪,负责城墙和炮台守卫。

澳门本地葡萄牙居民,战时可动员成年男性市民参战,人数约为300左右,(如1622年荷兰进攻时参战市民约 200人)以及悉地形的葡汉混血族群,人数约为1000人左右。

葡萄牙海军力量,常驻3艘武装桨帆船,战时会征用商船配备火炮,协同防御,目前由于欧洲商船被阻隔在南海,无法驶入东亚,因此,澳门的葡萄牙海军力量也就只剩3艘武装桨帆船。

澳门核心防御工事与兵力分布为,大三巴炮台,位于圣保禄教堂(今大三巴牌坊)后方高地,常驻 50名士兵,配备20门重型火炮(包括24磅加农炮),可俯瞰全城,扼守内陆方向的威胁。

嘉思栏炮台,位于南湾海岸(今南湾湖畔),常驻30名士兵,配备10门岸防炮,防御南湾海域,防止敌舰登陆。

东望洋炮台,位于东望洋山制高点(1622年后修建),常驻20名士兵,配备8门火炮,监控外港航道,预警海上入侵。

澳门城墙,17世纪初修建,总长约 2.5公里,设5座城门,(如三巴门、水坑尾门)每城门驻10-15名士兵,配备火枪与冷兵器,分割葡人居住区(内城)与华人社区(城外),限制突袭渗透。

内港防御,设栅栏与铁链,横跨内港入口,夜间封闭以阻敌船突入,日常由1艘桨帆船巡逻,检查进出船只。

外港望哨,东望洋山与妈阁庙设瞭望台,通过烽火传递敌情。

澳门防御优势,依托地形(山地与海岸)构建多层次火力网,炮台布局合理覆盖战场。

缺点,兵力分散,缺乏机动部队应对突发袭击能力。

看完葡萄牙人在澳门的总体防御布局,杨三生还是比较认可葡萄牙人的能力防御的,能把澳门的防御打造的如此坚固。

1622年6月,荷兰东印度公司派遣13艘战舰、1300名士兵进攻澳门,意图夺取贸易据点,葡萄牙依靠正规军约150人,市民武装 200人以及非洲奴隶兵50人和临时征用的6艘武装商船参战。

最后的结果却是荷兰人伤亡约300人,被迫撤退,葡萄牙仅损失数十人。

不过,认可归认可,但该收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