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在纸上留下口信的,是同沈遇关系最亲近的小石头。
小石头没个正经名字,家里也没什么人,是吃村里百家饭长大的。
他想给全村人都留些话,但考虑到篇幅有限,他最后只是把家书写给村长,告诉村长自己把前头一个月的月钱,连带在宋记打短工挣的工钱,一并埋在了村口的水井旁边。
汇集起来,也不过寥寥数十字。
一家子齐齐动脑,以小石头的口吻感谢所有帮助过他的乡亲父老,最后再提银钱,总算将数十字扩充到二三百字。
第二封家书,来自一个和老母亲相依为命的兵丁。
他母亲病了,急需一笔药钱。
他将母亲托付给同村的亲戚照看,只同母亲说要去城里做工挣药钱,根本没提自己是征召当民兵的事。
宋玉枝在信中给了他母亲一个交代,道明他所做的事,宽慰了他母亲一番。
第三封、第四封……
一封封家书整理出来,就好像一遍遍经历别人的人生。
别说宋玉枝同一众民兵说过话、算相识,便是周氏他们这样只能看到只言片语的,一时间都很是伤怀和唏嘘。